• 点赞
  • 评论
  • 收藏
2019年,她们仨走了……她们在人间,见过地狱
人民政协网  
2019-08-14 19:05 字号
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人民政协网
2017年的今天,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公映。
2012年,导演郭柯筹备拍摄一部关于“慰安妇”生存现状的记录片,当时中国内陆被发现的在世曾被迫充当过“慰安妇”的老人数量为32人。
2014年,这32位变成了22位。
2017年电影公映时,他采访过的这22位已经变成了8位。
2019年5月5日,电影里那个说着“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着命来看”的韦绍兰老人辞世。
同年去世的,还有没出现在影片里的汤根珍老人、徐阿英老人。
据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9年6月30日,中国大陆共有18位“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老人。
“这个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着这条命来看。”
——受害人韦绍兰

2019年5月5日13点20分,原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韦绍兰老人因病去世,享年99岁。
韦绍兰出生于1920年农历7月27日,广西桂林荔浦县新坪镇人。
广西马岭镇慰安所遗址。
1944年的冬天,24岁的韦绍兰被日本士兵抓走,在慰安所遭受了3个月非人折磨,期间怀了身孕,逃出慰安所后生下了一个孩子,取名罗善学。
韦绍兰是唯一公开儿子身世的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
因外人的偏见,罗善学一生未婚,与母亲相依为命。
韦绍兰在片中说:1944年,韦绍兰被日军掳走,送至马岭慰安所。噩梦开始于此。之后,慰安妇成为了她另一个身份,一生最耻辱的身份。
三个月后的一天,她趁着看守的日本士兵打瞌睡,背上仍在襁褓里的女儿,逃出了慰安所,噩梦这才结束。
在那三个月,韦绍兰被野兽们折磨;此后的一生,她被“慰安妇”这个身份折磨。
一回到家,她就哭了。之前只知道害怕,没顾得上哭。看到人回来了,丈夫却说她“到外面去学坏”。婆婆和邻居都说,你别怪她,别怪她。丈夫怎么想也想不过,就躲着她,一个人闷声到山后去砍柴。
后来,她想到自杀。之前太害怕,也没顾得上想。喝了药,被邻居救过来,才没死掉。
“心里恨啊,没法忘掉,到死都忘不掉。”
——受害人汤根珍

2019年5月9日凌晨3时许,原二战时期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汤根珍老人因病在湖南岳阳县麻塘镇麻布大山去世,享年99岁。
1939年春夏间年仅18岁的汤根珍,与当地一同被抓的三个女孩一起被送到位于汤家排的日军营地。
新开塘日军慰安所旧址
因长相漂亮,她被上田队长单独霸占。队长为了防止她逃走,将她锁进小黑屋里,派人在门外把守。
近一年后,日军换防,又将汤根珍从汤家排押到新开塘。汤奶奶白天被关在小黑屋里,晚上又受到上田持续不断地摧残。如果试图逃跑,就会遭到一顿毒打。
“他把我关在屋里,不许我出来,一出来就打,手臂都被打断了。”
汤奶奶的手上和额头上日军痛打她留下的伤疤,至今依然清晰可见。
除了对肉体的折磨,日军还蛮横又强暴地剥夺了她成为母亲的权利。
“他们来了几个人,按着我的脚,绑着我的手,把我的下巴捏着,灌(避孕)药。看到我把药吞下去才松手。”终身无法生育,是汤奶奶一生都无法打开的心结。
这样非人的折磨一直持续了四年,直到1942年,她才趁守备不注意冒险从山路逃走。
往事成灰,但精神上的折磨却是一场“无期徒刑”。“不能想,不能回忆,想起来整夜睡不着,心口疼……”汤根珍抹着眼泪说,“心里恨啊,没法忘掉,到死都忘不掉。”
“我早就想死了……倒霉呢……我恨日本人……”
——受害人徐阿英

2019年6月2日23时30分,原二战时期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金华奶奶徐阿英在浙江金华的家中去世,享年93岁。6月3日下午,家属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金华奶奶生于1926年,浙江省金华市人。老人16岁那年,鬼子冲进村里时,她正在家里午睡。她家很穷,姐姐12元大洋卖给别人,哥哥、弟弟先后生病去世。当天,父母外出,家里一个人都没有。她午睡醒来,刚开门就被抓了。
一个月后,她被同村开展地方武装革命工作的徐姓兄弟带人在后半夜救出,一同被救出的还有其余16位“慰安妇”制度受害者。
原以为脱离苦海,终于可以过正常人的日子,没想到在获救一个星期左右,老人到附近的镇上买东西,再次被日本鬼子抓走,并被带到金华城区,先在中山码头鬼子据点,后又到了雅堂街“慰安所”。
雅堂街是当年远近闻名的侵华日军淫乐的“花街”,不足300米的老街上,就有“菊花”“菊月”等四五所“慰安所”。老人辗转多地,前后受害时间长达三年,饱受蹂躏,生不如死……
这些,都只是千千万万个“她们的故事”中冰山一角。如今,历史亲历者们正在凋零,中国在世的“慰安妇”受害者仅剩约18人,韩国仅剩约20人。
“她们的历史”不该被掩埋。
愿老人一路走好,愿来世被温柔对待!真相,不会湮灭;历史,永不凋零。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原题为《2019年,她们仨走了……她们在人间,见过地狱》)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