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提案故事|长达20多年持续建言与淞沪抗战纪念馆落成扩建
来源:政协联线 | 2019-08-13 10:14
字号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坐落于昔日上海军民浴血抗战的主战场——宝山境内,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每年,一批批的参观者来到这里,缅怀抗战先烈,弘扬抗战精神。
为弘扬中国抗战的伟大精神财富,20世纪90年代前期,上海淞沪纪念馆建造之事,就被各级政府提上议事日程。2000年,纪念馆正式落成。其后,纪念馆又进行了两次扩建改建。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一次次地通过递交提案,推动纪念馆的诞生与改扩建。这些年里,从手写到电脑输入,参政议政者们递交提案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洋溢在字里行间的那份爱国热诚一直没有变。
抗日战争亲历者提议修建抗战纪念物
在宝山这块淞沪抗战的主战场筹建纪念馆,弘扬爱国主义和抗战精神,是宝山区政协委员多年以来的心愿。
早在1993年4月的宝山区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上,宝山区政协委员、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常务理事彭望禔就递交提案,呼吁修建纪念淞沪抗战重大历史的纪念物。这位当年毕业于黄埔军校、从事地下抗日工作的爱国老人,呼吁在建设淞沪抗战纪念馆的过程中,修建英雄墓、烈士像、纪念碑,以缅怀那些抵御外敌入侵、为祖国流血牺牲的抗战英雄,这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凝聚人心,具有巨大、深远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也能为宝山旅游增添几处人文景观。
作为提案承办单位,宝山区委宣传部表示,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推动相关工程项目的实施。
1993年8月,宝山区委宣传部表示,根据总体设想,拟把淞沪抗战纪念馆建成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又是旅游景点,发挥其综合功能作用。据此,纪念馆的总体布局拟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陈列馆,展示先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二是相关英雄人物雕塑群,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观;三是纪念亭、纪念碑。
为切实做好纪念馆筹建工作,1994年11月,宝山区委研究成立淞沪抗战纪念馆筹建委员会办公室。之后,在宝山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纪念馆的筹建工作稳步推进。1995年8月11日,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在地处吴淞口的宝山友谊公园,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奠基仪式隆重举行,各界人士600余人出席。
其后,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社会团体聚焦纪念馆建设,纷纷提出对策建议。
1996年,在宝山区政协三届三次会议上,区政协委员陆永涛递交提案,建议从设计工作上入手,尽可能将纪念馆造得有气势有特色;黄埔同学会宝山区工委递交提案,建议在国内外海内外设立纪念馆史料征集处;区政协委员龚德明递交提案,呼吁宝山将筹建纪念馆一事作为头号工程来抓。
1997年,在宝山区政协三届五次会议上,朱权等10名区政协委员联名递交提案,呼吁通过理顺筹建体制,加快纪念馆建设进度。1998年,民革宝山区委递交类似提案,得到了市、区两级领导的采纳。
民主党派市委长期关注纪念馆更新改造
在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包括建设资金在内的一个个纪念馆筹建难题得到解决。2000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纪念馆,作为上海唯一一座反映“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史的专题纪念馆,终于建成开馆,并于2003年被市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置身于绿树成荫的临江公园中,馆园合一,这里有30米长的“淞沪魂”石刻主题画墙、“淞沪军民抵抗日军侵略”大型雕塑和《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墙等艺术建筑;还有“姚子青抗日牺牲处”纪念碑等多处人文历史景点。纪念馆主体是一座宝塔型建筑,塔基部分共3层,设为陈列区,主要有介绍淞沪抗战历史的《抗日战争与上海》陈列。
自纪念馆建成以来,每年都有大批游客前来参观。随着时间推移,原有的条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参观需求。于是,纪念馆的改建、扩建工作成了政协委员的关注焦点。
从2007年起,宝山区政协委员陆军、宋田斌和市政协委员马鄂云,开始了对上海抗战遗址遗迹现状的专题调研,并对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改建提出了不少意见建议。
在2012年1月的宝山区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上,从事文博工作的宝山区政协委员田小艳递交提案指出,自建馆10多年来,淞沪抗战纪念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根据新的发展需要,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对纪念馆进行大修和改建。
同年4月,提案承办单位——宝山区文广局答复称,纪念馆改造已列入市委宣传部关于重点区级文化建设项目,也是宝山今年立项的重点项目。
民革,作为与抗战历史渊源深厚的民主党派,也一直在关注着纪念馆的更新工作。2011年,民革宝山区委就在题为“缅怀淞沪抗战历史,打造‘抗战文化’品牌”的提案中,建议扩展纪念馆的建筑面积,并将高科技展示手段尽快应用到陈列展示中。2012年,民革市委提交提案,建议以宝山淞沪抗战纪念馆为基础,建设国家级纪念场馆和主题公园。
2013年,在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民革市委再次提交提案,指出淞沪抗战纪念馆存在展示面积较小、设备陈旧等问题,与世界其他主要城市的二战主题纪念馆相形见绌,希望有关部门支持宝山建设国家级淞沪抗战纪念馆及主题公园。
经过委员和民主党派提案的推动,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改建被列入宝山区“十二五”规划,开始启动,除纪念馆本身的改造外,原来的临江公园也规划改建成淞沪抗战遗址主题公园。
全面展示上海14年抗战历史过程
2015年8月13日,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公园)完成一期改扩建,正式向社会开放。
此次改扩建工程,主要采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和临江公园“馆园合一”、“文旅结合”的模式,打造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和国家级抗战纪念馆。
改扩建一期工程拆除了公园娱乐设施,对公园东门和护城河桥梁进行改造,完成警世钟维修、淞沪军民抵抗日军大型雕塑的拆建、调整了部分绿化景观;新建纪念广场,既可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又可以将馆内陈列拓展到馆外;同时,对纪念馆内外进行整修,扩大展厅面积,改扩建的纪念馆面积室内1500平方米,室外近8000平方米。
完成改造的纪念馆,将抗战精神充分融入公园。临江公园内2公里环形步道,被改建为“抗战步道”,淞沪会战的相关重要事件将以雕塑、绘画等形式布置其中。位于公园东北侧原有水系处,采用模型、雕塑等艺术手法,营造当年的战争场面。
2018年,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改扩建二期工程破土动工,将在老馆东侧新建一个约5000平方米的新馆,全面展示上海14年抗战的历史过程。据介绍,新馆将利用丰富的抗战史料和文物,辅助以多媒体声光电手段,通过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全景式展示上海人民14年抗战的历史场景,成为广大市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生动而直观的公益教育场馆。
20多年来,在宝山区委、区政府以及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在一轮轮政协提案的“接力”推动下,淞沪抗战纪念馆越建越好。
为弘扬中国抗战的伟大精神财富,20世纪90年代前期,上海淞沪纪念馆建造之事,就被各级政府提上议事日程。2000年,纪念馆正式落成。其后,纪念馆又进行了两次扩建改建。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一次次地通过递交提案,推动纪念馆的诞生与改扩建。这些年里,从手写到电脑输入,参政议政者们递交提案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洋溢在字里行间的那份爱国热诚一直没有变。
抗日战争亲历者提议修建抗战纪念物
在宝山这块淞沪抗战的主战场筹建纪念馆,弘扬爱国主义和抗战精神,是宝山区政协委员多年以来的心愿。
早在1993年4月的宝山区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上,宝山区政协委员、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常务理事彭望禔就递交提案,呼吁修建纪念淞沪抗战重大历史的纪念物。这位当年毕业于黄埔军校、从事地下抗日工作的爱国老人,呼吁在建设淞沪抗战纪念馆的过程中,修建英雄墓、烈士像、纪念碑,以缅怀那些抵御外敌入侵、为祖国流血牺牲的抗战英雄,这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凝聚人心,具有巨大、深远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也能为宝山旅游增添几处人文景观。
作为提案承办单位,宝山区委宣传部表示,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推动相关工程项目的实施。
1993年8月,宝山区委宣传部表示,根据总体设想,拟把淞沪抗战纪念馆建成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又是旅游景点,发挥其综合功能作用。据此,纪念馆的总体布局拟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陈列馆,展示先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二是相关英雄人物雕塑群,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观;三是纪念亭、纪念碑。
为切实做好纪念馆筹建工作,1994年11月,宝山区委研究成立淞沪抗战纪念馆筹建委员会办公室。之后,在宝山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纪念馆的筹建工作稳步推进。1995年8月11日,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在地处吴淞口的宝山友谊公园,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奠基仪式隆重举行,各界人士600余人出席。
其后,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社会团体聚焦纪念馆建设,纷纷提出对策建议。
1996年,在宝山区政协三届三次会议上,区政协委员陆永涛递交提案,建议从设计工作上入手,尽可能将纪念馆造得有气势有特色;黄埔同学会宝山区工委递交提案,建议在国内外海内外设立纪念馆史料征集处;区政协委员龚德明递交提案,呼吁宝山将筹建纪念馆一事作为头号工程来抓。
1997年,在宝山区政协三届五次会议上,朱权等10名区政协委员联名递交提案,呼吁通过理顺筹建体制,加快纪念馆建设进度。1998年,民革宝山区委递交类似提案,得到了市、区两级领导的采纳。
民主党派市委长期关注纪念馆更新改造
在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包括建设资金在内的一个个纪念馆筹建难题得到解决。2000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纪念馆,作为上海唯一一座反映“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史的专题纪念馆,终于建成开馆,并于2003年被市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置身于绿树成荫的临江公园中,馆园合一,这里有30米长的“淞沪魂”石刻主题画墙、“淞沪军民抵抗日军侵略”大型雕塑和《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墙等艺术建筑;还有“姚子青抗日牺牲处”纪念碑等多处人文历史景点。纪念馆主体是一座宝塔型建筑,塔基部分共3层,设为陈列区,主要有介绍淞沪抗战历史的《抗日战争与上海》陈列。
自纪念馆建成以来,每年都有大批游客前来参观。随着时间推移,原有的条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参观需求。于是,纪念馆的改建、扩建工作成了政协委员的关注焦点。
从2007年起,宝山区政协委员陆军、宋田斌和市政协委员马鄂云,开始了对上海抗战遗址遗迹现状的专题调研,并对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改建提出了不少意见建议。
在2012年1月的宝山区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上,从事文博工作的宝山区政协委员田小艳递交提案指出,自建馆10多年来,淞沪抗战纪念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根据新的发展需要,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对纪念馆进行大修和改建。
同年4月,提案承办单位——宝山区文广局答复称,纪念馆改造已列入市委宣传部关于重点区级文化建设项目,也是宝山今年立项的重点项目。
民革,作为与抗战历史渊源深厚的民主党派,也一直在关注着纪念馆的更新工作。2011年,民革宝山区委就在题为“缅怀淞沪抗战历史,打造‘抗战文化’品牌”的提案中,建议扩展纪念馆的建筑面积,并将高科技展示手段尽快应用到陈列展示中。2012年,民革市委提交提案,建议以宝山淞沪抗战纪念馆为基础,建设国家级纪念场馆和主题公园。
2013年,在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民革市委再次提交提案,指出淞沪抗战纪念馆存在展示面积较小、设备陈旧等问题,与世界其他主要城市的二战主题纪念馆相形见绌,希望有关部门支持宝山建设国家级淞沪抗战纪念馆及主题公园。
经过委员和民主党派提案的推动,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改建被列入宝山区“十二五”规划,开始启动,除纪念馆本身的改造外,原来的临江公园也规划改建成淞沪抗战遗址主题公园。
全面展示上海14年抗战历史过程
2015年8月13日,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公园)完成一期改扩建,正式向社会开放。
此次改扩建工程,主要采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和临江公园“馆园合一”、“文旅结合”的模式,打造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和国家级抗战纪念馆。
改扩建一期工程拆除了公园娱乐设施,对公园东门和护城河桥梁进行改造,完成警世钟维修、淞沪军民抵抗日军大型雕塑的拆建、调整了部分绿化景观;新建纪念广场,既可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又可以将馆内陈列拓展到馆外;同时,对纪念馆内外进行整修,扩大展厅面积,改扩建的纪念馆面积室内1500平方米,室外近8000平方米。
完成改造的纪念馆,将抗战精神充分融入公园。临江公园内2公里环形步道,被改建为“抗战步道”,淞沪会战的相关重要事件将以雕塑、绘画等形式布置其中。位于公园东北侧原有水系处,采用模型、雕塑等艺术手法,营造当年的战争场面。
2018年,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改扩建二期工程破土动工,将在老馆东侧新建一个约5000平方米的新馆,全面展示上海14年抗战的历史过程。据介绍,新馆将利用丰富的抗战史料和文物,辅助以多媒体声光电手段,通过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全景式展示上海人民14年抗战的历史场景,成为广大市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生动而直观的公益教育场馆。
20多年来,在宝山区委、区政府以及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在一轮轮政协提案的“接力”推动下,淞沪抗战纪念馆越建越好。
责任编辑:李立峰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