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以臭氧探空气球追逐“利奇马”,一位“九三人”的36小时
2019-08-11 08:44
字号

台风登陆后,最为艰难的一次臭氧探空气球施放。视频来源:“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微信公众号(00:35)
守护一座城,需要很多人。
本文图片均来自“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微信公众号
今年最强台风“利奇马”携风带雨而来,上海气象部门发布专报、更新台风动态,这背后离不开一支“追风小队”——上海台风研究所野外观测青年突击队,他们驻守一线、捕捉“利奇马”,获取一手台风观测资料。
在这一群追风的年轻人中,有一位“九三人”,他就是九三学社徐汇区委社员、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鲍旭炜(上图左一)。
8月8日,作为突击队一员,他随大部队开赴舟山沿海。
8月9日10时34分,突击队在舟山沿海施放了第一个臭氧探空气球,这是国内首次在台风环流内臭氧的成功探测。
10日凌晨,台风刚登陆半个小时,舟山沿海风雨交加,有排山倒海之势,但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探测数据,突击队成员又施放了一个臭氧探空气球,这也是最为困难的一次,视频中的队员们被台风无情地摆布,让人看得心惊胆战,而黑暗中戴着头灯的模糊影子正是鲍旭炜。
“风雨像鞭子一样抽在脸上生疼,探空气球放飞的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了气象人的责任和使命,不忘初心!”仍在“追风”现场的鲍旭炜如此说。
“前沿科研缺的就是外场第一手资料,所以需要这样获取。以前我们物理学的经验公式就是利用原始方式采集的资料得到的,但是随着科技发展,设备越来越精密,也越来越发现以前常用的公式不适合了,需要进行修正,就需要重新采集。”这是一位科研工作者再朴素不过的逻辑。
截至11日凌晨,36个小时过去了,他只睡了3小时,然而监测还在继续……
据悉,突击队还在9日和10日多次施放了常规探空气球,用于探测台风条件下的温压湿。
链接
实施臭氧探空意义是什么?
大气中臭氧分布具有一定规律,而台风的到来会破坏改变大气层结构,原本在平流层上方的臭氧将灌至人类活动的对流层,造成空气污染。
探空气球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探空气球主要用于把无线电探空仪携带到高空,在气球升空后,雷达操作、跟踪与数据观测便会同时进行,这个过程中气球犹如CT扫描仪,从低空到高空进行逐层扫描,把不同高度和经纬度的温度、气压、空气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发回地面。探空气球有圆形、梨形等不同形状。充入适量的氢气或氦气,可升达离地30至40千米。探空气球是人类研究平流层的重要工具,在气象学发展和天气预报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原题为《野外追逐“利奇马”,这位“九三人”的36小时》)

今年最强台风“利奇马”携风带雨而来,上海气象部门发布专报、更新台风动态,这背后离不开一支“追风小队”——上海台风研究所野外观测青年突击队,他们驻守一线、捕捉“利奇马”,获取一手台风观测资料。
在这一群追风的年轻人中,有一位“九三人”,他就是九三学社徐汇区委社员、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鲍旭炜(上图左一)。
8月8日,作为突击队一员,他随大部队开赴舟山沿海。
8月9日10时34分,突击队在舟山沿海施放了第一个臭氧探空气球,这是国内首次在台风环流内臭氧的成功探测。
10日凌晨,台风刚登陆半个小时,舟山沿海风雨交加,有排山倒海之势,但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探测数据,突击队成员又施放了一个臭氧探空气球,这也是最为困难的一次,视频中的队员们被台风无情地摆布,让人看得心惊胆战,而黑暗中戴着头灯的模糊影子正是鲍旭炜。
“风雨像鞭子一样抽在脸上生疼,探空气球放飞的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了气象人的责任和使命,不忘初心!”仍在“追风”现场的鲍旭炜如此说。

截至11日凌晨,36个小时过去了,他只睡了3小时,然而监测还在继续……
据悉,突击队还在9日和10日多次施放了常规探空气球,用于探测台风条件下的温压湿。
链接
实施臭氧探空意义是什么?
大气中臭氧分布具有一定规律,而台风的到来会破坏改变大气层结构,原本在平流层上方的臭氧将灌至人类活动的对流层,造成空气污染。
探空气球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探空气球主要用于把无线电探空仪携带到高空,在气球升空后,雷达操作、跟踪与数据观测便会同时进行,这个过程中气球犹如CT扫描仪,从低空到高空进行逐层扫描,把不同高度和经纬度的温度、气压、空气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发回地面。探空气球有圆形、梨形等不同形状。充入适量的氢气或氦气,可升达离地30至40千米。探空气球是人类研究平流层的重要工具,在气象学发展和天气预报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王敏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