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全国政协“发挥文博事业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双周协商座谈会筹备综述
2025-11-14 09:28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博资源以独特的方式见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展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如何进一步发挥好文博场馆优势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重要任务。
11月14日,全国政协将召开“发挥文博事业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双周协商座谈会,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以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协商交流,为进一步发挥文博事业力量、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智慧、凝聚共识。负责承办此次会议的台盟中央、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高度重视会议的筹备工作,与会议相关的一系列筹备工作早在今年7月就已开始,确保此次会议开出务实成果,开出高质量。
以理论先行引领同心同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部署。
筹备好此次会议,既要站位高,紧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又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情况和经验做法,存在的困难问题以及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而理顺思路、抓住重点,建言建在关键之处。
学为干之始,思是行之基。在会议筹备之初,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摆在首位,将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穿谋划会议方案、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的各个环节,通过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助力更好议政建言、提高履职质效。
调研前,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精心整理参阅材料并汇编成册,分发到每位调研组成员手中以供学习参考,帮助委员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使调查研究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委员建言紧紧围绕相关决策部署开展。
7月初以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先后多次召开会议,邀请有关部门同志、部分委员和相关专家学者围绕双周协商座谈会主题开展研究讨论,系统梳理与议题相关的若干重要问题,既为会议发言确定了方向和重点,也为委员掌握政策、熟悉情况提供了大量客观、翔实的资料,为下一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调研提供了帮助。
台盟中央将“发挥文博事业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为2025年重点调研课题,并举行研讨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扎实做好文博事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创新方式方法,加强研究阐释和传播,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强化“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
以深入调研把准实情脉搏
为了让建言更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全国政协副主席巴特尔、苏辉,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张裔炯、台盟中央副主席江利平分别率队在北京、山东、云南、四川等地开展专题调研,摸实情、找问题、谋良策。
以赴云南开展的调研为例。近年来,云南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调研期间,调研组实地走访民族特色村寨、移民搬迁社区、文博场所、产业园区等,与基层干部群众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当地发挥文博事业力量、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验做法。
在滇西抗战纪念馆、怒族博物馆、怒江减贫交流中心,委员们详细了解博物馆、纪念馆作为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委员们认为,作为“立体教科书”,文博单位应将每一件文物、每一段历史叙事,置于中华民族整体发展的坐标系,讲清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与内在逻辑,增进文化认同。同时,委员们还建议,国家加大对省级及以下文物保护项目的支持力度,帮助“小而美”“小而精”的博物馆为大众开启一段别开生面的历史文化之旅。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怒江州曾是“三区三州”之一,是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调研中,怒江交通建设的变化给委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道路平坦、设计科学,而且边坡防护网、临江防护栏等设施一应俱全,还以融入自然、增色造景的理念,打造出在美景中穿行的美丽公路。
在委员们看来,怒江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超常规的举措助推民族地区发展所创造的奇迹,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体现了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奋进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
通过实地调研,委员们对运用文博场所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认识更加深化,一致认为,文博工作应更好地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要求,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刻把握“五个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更好地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与此同时,台盟各级组织围绕主题开展广泛深入调研,18个地方组织参与课题,形成近50篇高质量调研成果。
以精准建言凝聚共识力量
双周协商座谈会的重要议程——委员发言,是检验协商质量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协商的深度、广度与精准度。
据了解,台盟中央、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先后召开了多场委员专家座谈会和专题研讨会,推荐提交30余篇发言素材。
在会议发言遴选工作中,一方面,结合调研情况,梳理重点问题,确定发言方向,并不断与委员沟通打磨,力求建言紧扣主题,对策务实有效;另一方面,广泛搭建平台,倾向基层和一线实际工作者、行业权威代表,积极发动更多有代表性委员与专家参与发言,广泛汇聚智慧力量。最终遴选出12篇口头发言。
——聚焦充分发挥文博场所阵地作用,遴选了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民教育大课堂等重点内容,关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创新与探索。
——聚焦深挖文博资源共同性价值,围绕用好文物与遗迹、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作用、增强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出了建议与思考。
——聚焦文博资源的数字化,从文物数字化赋能、做好活态文博资源的融合创新与价值转化、发挥新媒体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叙事中的作用与优势等方面,探讨文博事业“数字+”,为文物注入新活力、打通文化传播新通路的新实践。
……
此外,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有关负责同志在会议召开前专门作出安排,部署有关服务筹备工作。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按照要求,排出工作进度表,责任细化到人,服务相关委员在扎实调研、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推动协商议政成果转化为促进工作的实效。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制度层面不断寻求创新与优化,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方面不断下功夫,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进一步汇聚各方力量,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历史,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博事业大有可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博资源以独特的方式见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展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如何进一步发挥好文博场馆优势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重要任务。
11月14日,全国政协将召开“发挥文博事业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双周协商座谈会,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以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协商交流,为进一步发挥文博事业力量、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智慧、凝聚共识。负责承办此次会议的台盟中央、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高度重视会议的筹备工作,与会议相关的一系列筹备工作早在今年7月就已开始,确保此次会议开出务实成果,开出高质量。
以理论先行引领同心同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部署。
筹备好此次会议,既要站位高,紧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又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情况和经验做法,存在的困难问题以及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而理顺思路、抓住重点,建言建在关键之处。
学为干之始,思是行之基。在会议筹备之初,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摆在首位,将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穿谋划会议方案、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的各个环节,通过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助力更好议政建言、提高履职质效。
调研前,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精心整理参阅材料并汇编成册,分发到每位调研组成员手中以供学习参考,帮助委员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使调查研究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委员建言紧紧围绕相关决策部署开展。
7月初以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先后多次召开会议,邀请有关部门同志、部分委员和相关专家学者围绕双周协商座谈会主题开展研究讨论,系统梳理与议题相关的若干重要问题,既为会议发言确定了方向和重点,也为委员掌握政策、熟悉情况提供了大量客观、翔实的资料,为下一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调研提供了帮助。
台盟中央将“发挥文博事业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为2025年重点调研课题,并举行研讨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扎实做好文博事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创新方式方法,加强研究阐释和传播,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强化“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
以深入调研把准实情脉搏
为了让建言更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全国政协副主席巴特尔、苏辉,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张裔炯、台盟中央副主席江利平分别率队在北京、山东、云南、四川等地开展专题调研,摸实情、找问题、谋良策。
以赴云南开展的调研为例。近年来,云南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调研期间,调研组实地走访民族特色村寨、移民搬迁社区、文博场所、产业园区等,与基层干部群众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当地发挥文博事业力量、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验做法。
在滇西抗战纪念馆、怒族博物馆、怒江减贫交流中心,委员们详细了解博物馆、纪念馆作为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委员们认为,作为“立体教科书”,文博单位应将每一件文物、每一段历史叙事,置于中华民族整体发展的坐标系,讲清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与内在逻辑,增进文化认同。同时,委员们还建议,国家加大对省级及以下文物保护项目的支持力度,帮助“小而美”“小而精”的博物馆为大众开启一段别开生面的历史文化之旅。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怒江州曾是“三区三州”之一,是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调研中,怒江交通建设的变化给委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道路平坦、设计科学,而且边坡防护网、临江防护栏等设施一应俱全,还以融入自然、增色造景的理念,打造出在美景中穿行的美丽公路。
在委员们看来,怒江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超常规的举措助推民族地区发展所创造的奇迹,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体现了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奋进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
通过实地调研,委员们对运用文博场所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认识更加深化,一致认为,文博工作应更好地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要求,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刻把握“五个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更好地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与此同时,台盟各级组织围绕主题开展广泛深入调研,18个地方组织参与课题,形成近50篇高质量调研成果。
以精准建言凝聚共识力量
双周协商座谈会的重要议程——委员发言,是检验协商质量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协商的深度、广度与精准度。
据了解,台盟中央、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先后召开了多场委员专家座谈会和专题研讨会,推荐提交30余篇发言素材。
在会议发言遴选工作中,一方面,结合调研情况,梳理重点问题,确定发言方向,并不断与委员沟通打磨,力求建言紧扣主题,对策务实有效;另一方面,广泛搭建平台,倾向基层和一线实际工作者、行业权威代表,积极发动更多有代表性委员与专家参与发言,广泛汇聚智慧力量。最终遴选出12篇口头发言。
——聚焦充分发挥文博场所阵地作用,遴选了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民教育大课堂等重点内容,关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创新与探索。
——聚焦深挖文博资源共同性价值,围绕用好文物与遗迹、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作用、增强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出了建议与思考。
——聚焦文博资源的数字化,从文物数字化赋能、做好活态文博资源的融合创新与价值转化、发挥新媒体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叙事中的作用与优势等方面,探讨文博事业“数字+”,为文物注入新活力、打通文化传播新通路的新实践。
……
此外,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有关负责同志在会议召开前专门作出安排,部署有关服务筹备工作。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按照要求,排出工作进度表,责任细化到人,服务相关委员在扎实调研、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推动协商议政成果转化为促进工作的实效。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制度层面不断寻求创新与优化,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方面不断下功夫,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进一步汇聚各方力量,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历史,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博事业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谷钦慧
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