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上海市人社局回应代表委员建议:上海不拼重金拼环境
周程祎/解放日报  
2022-01-22 09:02 字号
■ 研究更加精准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搭好建强“留·在上海”品牌等留学人员工作平台载体,大力引进“高精尖缺”科技创业项目和海外高层次创新团队
■ 大力推进“数字人社3.0”建设和“一网通办”,实现人才落户、人才计划和职称申报等事项“一条龙”网上服务,让人才办事“只跑一次”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上海面向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今年上海两会会场上,围绕吸引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人才松绑、优化对人才的精准服务,代表委员提出了不少建议。接下来相关部门会采取哪些措施?记者采访了市人大代表,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永峰。
坚持国际导向
强化“磁场效应”

“紧扣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新目标,进一步树立全球引才工作理念。”赵永峰表示,要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基础研究领域,从政策保障和服务提升两方面发力,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海内外人才引进政策,为集聚人才提供大力支持和保障。
为进一步凸显上海的城市特点及品牌效应,市人社局将研究更加精准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统筹实施各类留学人员支持项目,健全完善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搭好建强“留·在上海”品牌等留学人员工作平台载体,大力引进“高精尖缺”科技创业项目和海外高层次创新团队,营造更具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引才聚才留才环境。
“目前上海有近3000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表明我们在人力资源服务方面拥有很大优势。”赵永峰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统筹规划“一区多园”功能布局,培育产业集群,通过“伯乐”奖励计划等方式进一步放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才聚才效应,同时发挥好海外引才市场化机制作用,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等海外人才创业载体与海外人才工作站的良性互动。
坚持市场导向
全面“放权松绑”

把“松绑”落到实处,首先要积极向用人单位放权松绑。赵永峰表示,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为人才大力解绑,全面落实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发挥其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中的主体作用。
据悉,市人社局将积极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坚持市场化评价导向,统筹运用用人主体评价、薪酬评价、投资评价等方式综合判别人才。此外,还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在评价标准上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为有突出贡献的特殊人才建立职称评审“直通车”。
怎样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赵永峰说,将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落实和完善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薪酬、科技成果转化等“四技”服务收入不受绩效工资总量限制政策,在本市高校、科研院所实行绩效工资水平动态调整申报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坚持精准导向
深化“一网通办”

人才工作的数字化水平,直接决定了人才在上海的生活能否安心、舒心。今年,市人社局将大力推进“数字人社3.0”建设和“一网通办”,实现人才落户、人才计划和职称申报等事项“一条龙”网上服务,让人才办事“只跑一次”,全方位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上海的人才工作,不拼重金拼服务,不拼重金拼环境。怎样打造一流人才综合发展环境?赵永峰表示,将快速打通经办业务存在的难点堵点,提升办事服务能级,为人才提供高效便捷、精准优质的服务,同时全力打造“全链条式”人才服务体系,着力建设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科技化的人才综合服务生态。
今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在上海举办。赵永峰说,将充分发挥世赛溢出效应,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供给,探索挂牌建设一批新型技师学院,有序推进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完善本市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机制,加快打造一支与上海产业发展需求基本适应、规模较大、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
(原题为《聚才 政策将更加精准 用才 放权将更加充分留才 服务将更加便捷 市人社局回应代表委员建议:上海不拼重金拼环境》)
责任编辑:谷钦慧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