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各民主党派市委和市工商联提案努力把问题看清楚想明白
政协头条记者 黄铮  
2022-01-21 14:27 字号
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上海市委和市工商联对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资政建言,广泛凝聚共识,努力把事关上海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问题看清楚、想明白。
实现“双碳”目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双碳”目标对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将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各民主党派议政焦点之一。
“如不采取强有力的减碳措施,建筑行业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面临巨大压力。”民革市委建议,要摸清上海建筑整体能耗底数:将全市80%以上或单体建筑面积大于1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纳入监测平台,加强碳减排规范标准的强制性,制定公共建筑设计用能限额制度,设定明确的目标导向和任务指标,特别要在新城建设中严格落实。
“要围绕碳抵消项目市场推动国际化的碳金融产业链集聚,围绕‘碳中和’主题搭建新平台配置全球金融和科技资源。”民建市委认为,我国碳排放权市场是我国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的重要市场化工具,要确保全国统一的碳市场的完整性,稳健推进我国碳市场建设。
民营企业是上海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是上海污染物总量减排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贡献者,同时也是全面引领绿色生活方式、深植绿色发展理念的社会毛细血管。市工商联提出:民营企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不只是做环保投入的“加法”,而是要抢抓绿色发展理念催生的新风口、新机遇,做创新发展的“乘法”,主动从绿色发展趋势中发掘自身机会,积极抢占绿色低碳新赛道。
上海是国内绿色金融领域的先行者,但目前开展绿色金融产生的额外风险主要依靠金融机构自我消化,导致产品设计保守,业务门槛高、目标客户少。“绿色金融有长远的发展潜力。”九三学社市委提出建议,成立绿色金融引导资金,加快建立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促进更多全球金融资源向本市集聚,使金融机构的绿色产品设计和定价更精准,更有针对性。
“上海位列全国通勤高峰拥堵指数第五位。”台盟市委提出,上海可结合数字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交通数字化管理水平,排堵保畅、节能减排。“采用数字技术可大幅减少碳排放。”台盟市委建议,加快国产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在上海的推广应用,尽快制定推进智能交通服务“双碳”目标的政策措施。
打造消费中心城市
2021年7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浦东要成为“扩大国内需求的典范引领”。民建市委就此建议,进一步提升浦东国际化水平,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建设,增加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全方位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消费品质量标准体系;打造世界一流的消费环境,提升购物环境,增强境外旅客的消费便利性。
目前,上海家化及东方美谷的近300家化妆品企业,香精原料90%以上依赖进口。“香精”这一“时尚消费品芯片”的缺失,导致国内巨大的市场优势无法转化为产业核心竞争力优势。民革市委为此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打造跨部门跨区域的时尚消费品产业体系。加强研发与强化品牌建设双管齐下。制定地方标准,规范香料市场。
当今全球体育消费品正呈现以设计研发为核心,科技创新为导向,品牌文化为引领,数字转型为手段的前沿趋势。民盟市委认为,这是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由此建议,完善体育消费相关产业的设计研发创新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智力支撑,为国外和国内体育消费品牌落户上海设立研发设计中心,提供扎实的知识、人才、技术储备。
培育发展新动能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制造业企业生存状况映射出国家制造业环境。民进市委分析认为,上海制造业上市公司在企业发展中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技术创新投入增长放缓,研发人员数量明显下滑;二是制造业产品在海外市场销售开拓力度有限;三是自2019年起,上海制造业上市公司开始重新关注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吸收。为此建议,要强化上海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探索上海制造业企业融通双循环发展的路径,关注上海制造业企业的人才集聚和储备。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近年来,西方国家的持续打压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造成极大阻碍。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在国内处于第一梯队,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明显,产业能级亟待提升。九三学社市委提出,借鉴兄弟省市“链长制”,由市领导担任“链长”,按产业链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在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形成联合攻关机制,完善产业链关键环节配套能力。
上海电子信息、钢铁化工、装备制造与汽车、航天航空等重点领域“卡脖子”风险若隐若现。民建市委建议,积极推进工业软件自主化。鼓励和支持上海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头建设垂直行业的工业互联网,注重把上海在先进装备制造方面的先发优势转化为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优势。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工党市委认为,“三孩”政策实施背景下,未来中职学校在校生数量呈波动式上升趋势,而目前职业教育体系仍需突破创新,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由此建议,加紧急需专业的布局和调整,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适应人口发展趋势,根据人口特征优化中等教育资源配置。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部署,海洋科技创新是海洋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同时也是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加速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自身需求。致公党市委建议,成立海洋发展高端智库,提供海洋发展战略智力支持;筹建长三角海洋产业集聚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谋划上海海洋企业家联合会,提升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能力;探索海洋金融体系建设,提升海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面向未来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的战略举措,事关上海全局和长远发展。
“构建‘物联、数联、智联’全链接、公共数据和社会相融合、具备强大的数据资源化能力和交换共享中枢的数字底座。”民盟市委建议,编制数字底座建设专项规划和推进计划,推进数据汇聚,推进数据深度治理,深化数据共享服务,并加快地方立法,建立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数据资产化,推动城市数字化。
根据上海市有关要求,按照“一企一策、分类推进”原则,自2021年起,三年内推动60%以上市属国企集团工业互联网应用,将国资国企产业优势转化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的主战场,主动融入“数字基因”“智能基因”。致公党市委建议,可配合“五个新城”的建设,通过新城低成本、政策灵活的优势,引导中小微制造业企业在“五个新城”设厂落户,最终各类规模的制造业企业与工业互联网行业上下游企业一起形成群聚效应,带动产业升级。
长三角数字经济领先全国,实现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又快又稳上升。然而,传统企业和实体经济在直面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市场机遇时,面临缺乏关键核心技术支撑、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资本禀赋不平衡、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等难题和挑战。台盟市委提出因地制宜推进区域数字经济部署,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产业链协同治理的方式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创新等建议。
市工商联注意到,目前电子证照在各项应用场景的推广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录入归集的数据质量不高、电子证照应用体系标准不够统一、应用场景亟待扩展等问题。“要让电子证照成为加速全程网办、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新型智慧城市能级和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助推器和加速器。”由此建议,加强数据清理归集,构建数据管理体系,强化安全保障扩大服务领域,形成应用示范。
数字化社会日趋成形,社会公众获取文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需要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平台,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提高社区文化服务效益。”民进市委认为,当前,上海社区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建议进行整体规划,尤其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以适应数字资源供给与服务力度。
责任编辑:张杏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