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虹桥路苗圃:城市绿化孵化器
章斯睿/政协头条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10-12 09:01 字号
虹桥路苗圃位置图 (资料照片)

阅读提示
昔日公共租界工部局下属最大的苗圃——虹桥路苗圃如今已鲜为人知,然而其对于这座城市的影响并没有消失。无论是中心城区众多的林荫道,还是西郊宾馆令人津津乐道的幽静环境,这些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城市标签,成了这座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这一切的起源,正是曾经的虹桥路苗圃——这座昔日的城市绿化孵化器。
辟筑于1901年的虹桥路,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作为沪西地区主干道,同时也是近代上海最长的越界筑路道路,虹桥路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上海整座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有着紧密联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上海城市规模的扩张,催生了虹桥路的辟筑,而虹桥路的筑成,又从一些具体层面,影响着这座城市。这其中,曾经上海最重要的苗圃——虹桥路苗圃的发展变迁,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1899年5月,公共租界工部局设立了一个新的职位——公园与绿地监督,俗称园地监督,这是一个专门负责园林绿化的职位。很显然,这一举措标志着工部局将此事项的重要性摆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此之后,一些实质性的工作也开始逐步得以推进。1903年,近代上海租界当局直接管理下面积最大的苗圃——虹桥路苗圃建成。
虹桥路苗圃位于原淮阴路南端与虹桥路交会处,根据1923年《字林西报》出版的“Map Of Shanghai”这张地图显示,苗圃主体部分位于虹桥路北侧,路南侧另有面积较小的一部分。与当时上海一些苗圃多属于私人不同,虹桥路苗圃为工部局直属机构,加上当时虹桥路沿线土地价格相对低廉,因此其在建成之初,就达到了100亩的规模,这在当时的上海可谓首屈一指。这一规模在此后还逐渐扩大,1921年时,苗圃面积已达120.43亩。
在虹桥路圈上一大片土地,建造这样一座规模巨大的苗圃,种植树木、花卉供公共租界内的公园、道路绿化使用是其最重要的“使命”,而这与近代上海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市政当局对于绿化的重视有着密切的关系。1865年,公共租界外滩种植了上海市区的第一列行道树;1868年,法租界外滩也仿效这一做法。此后,租界内的多处道路都相继种植行道树,据1887年法租界公董局年报记载,其专门拨款规银1000两从法国购买了250棵悬铃木和50棵桉树,种植于法租界的码头、花园。之后,从国外进口行道树进行种植的事例屡见不鲜。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行道树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树苗完全依靠进口既不利于成活率的提高,成本方面也显得格外昂贵。在此情况下,在上海本地解决树苗问题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于是,建造合适的苗圃成为公共租界、法租界当局顺理成章的选择。这其中,公共租界较有名的苗圃包括新公墓苗圃(今淮海公园北部)、老靶子路苗圃(今武进路海南路)、施高脱苗圃(今山阴路)、平凉路苗圃(今上海电力大学)等,法租界内则有卢家湾苗圃(今建国西路重庆南路)、顾家宅苗圃(今复兴公园一带)、董家渡苗圃(今董家渡一带)等,这些苗圃如今大多已湮灭,另有少数演变为公园、学校,延续着当年的绿意盎然。
在公共租界,虹桥路苗圃主要承担着乔灌木培育的任务,能够完成从树木的育种到作为行道树大苗出圃的全部环节。据记载,1926年虹桥路苗圃培育的主要苗木包括悬铃木、伦巴底杨、大叶杨、柳树、白蜡、重阳木、苦楝、合欢、柿子、漆树等多个品种,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满足公共租界内乔木种植的需求。
不过,虹桥路苗圃所种植的苗木种类也并非一成不变,因上海城市发展中绿化方面需求而诞生的虹桥路苗圃,其自身的演变也时刻受到这座城市历史变迁的影响。进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遏制租界扩张并取得明显成效,无论是公共租界还是法租界,新辟筑道路的数量较之过往已明显减少,种植新的行道树不再是绿化工作的重点。在此情况下,虹桥路苗圃在规模、功能性质上都出现了变化。1925年,淮阴路的辟筑占去了虹桥路苗圃的部分区域。1927年前后,工部局又在此新建电话分所、肺病疗养院,进一步使苗圃面积被压缩。
基于公共租界各公园、绿地对于观赏性植物需求的增多,自1929年起,虹桥路苗圃开辟出了专门的爬藤植物种植区。1930年后,苗圃内部格局又作了调整,以虹桥路为界,路北种植乔灌木,路南则种植各类花卉植物,原本以乔灌木栽种为主的定位至此已完全被颠覆。据统计,至1935年时,整座苗圃的面积约85.36亩。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交通条件的逐渐成熟,20世纪30年代,虹桥路苗圃也顺势丰富了自己的功能,将苗圃的部分区域开放,供市民参观游玩,成为当时上海重要的郊游之地,每年春秋两季,都能吸引众多的游客。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虹桥路苗圃所在区域当时已经从建立之初的郊外荒野之地,逐步融入城市化的进程中。伴随着上海城市规模的扩大,其与中心城区的距离也被拉近了。
1937年,抗战爆发后,虹桥路苗圃被日军占领,大批苗木花卉遭到破坏,损失严重。据伪政府有关机构统计,虹桥路苗圃内被锯掉运走的树木达到1914棵。抗战胜利后,虹桥路苗圃改名为上海特别市第一苗圃。1949年后,位于虹桥路南侧的苗圃土地被移作他用,路北侧的土地则在20世纪60年代后被征用,逐渐演变成如今西郊宾馆的一部分。
时过境迁,昔日公共租界工部局下属最大的苗圃——虹桥路苗圃如今已鲜为人知,然而其对于这座城市的影响并没有消失。无论是中心城区众多的林荫道,还是西郊宾馆令人津津乐道的幽静环境,这些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城市标签,成了这座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这一切的起源,正是曾经的虹桥路苗圃——这座昔日的城市绿化孵化器。
责任编辑:黎凡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