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上)
人民政协报  
2021-06-22 07:24 字号
李伟常委的发言:
推动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共中央对全党全社会提出的历史性战略任务,是我国立足“三新”、构建新的国际关系的主动选择。4月,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部分委员就此进行调研。我们认为,当前,必须抓住“十四五”这个关键窗口期,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认识的片面性。一些地区、企业将碳达峰误解为短期冲高目标,工作上出现冒进。二是认识不到位。对实现“双碳”必要性和有利条件认识不够,畏难情绪大。三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和政策措施不明,相应体制机制、法律保障及部门职能调整还未到位。四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难度大。五是碳排放标准不明、碳源碳汇底数不清,技术及基础工作薄弱。
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发展改革工作全局。“十四五”这五年要集中力量打基础、建机制、定政策、明标准、理顺关系。妥善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短期和中长期、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眼全局算大账算总账,科学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和碳中和长远规划。
二、积极构建碳达峰、碳中和制度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全国统筹,推进政策创新,强化部门合力,推广先进经验。完善法律体系,立足“双碳”视角对相关法律进行审视完善,重点加快能源法修订和碳排放权交易立法。
三、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继续压减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大幅度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建立满足水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要求的新型电力系统。积极开展用于碳封存的地球结构勘测研究和试验,建立碳封存的技术链、产业链和资本链。
四、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联合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制定发布重大工业低碳技术目录,积极发展技术除碳;建立煤炭、石油、石化、电厂等相关行业联动机制,解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成本高、效率低问题。
五、加强碳汇研究,全方位提升固碳增汇能力。积极推进“两增加一减少”(即增加清洁能源比重和碳汇能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程,优化和提升义务植树行动,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持续支持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六、树立系统安全观,协同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妥善处理减污降碳与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粮食、生态、金融、就业及社会安全的关系。突出气候治理引领作用,编制分领域、分行业行动方案,建立全国统一碳核算标准体系。大力构建全民参与的绿色低碳节能生产生活方式,为我国绿色发展营造有利空间。
黄震常委代表民进中央的发言:
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支撑科技自立自强

当前,同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基础研究短板依然突出。包括高端芯片、农作物种子在内的一些“卡脖子”难题,其深层原因还是基础不牢。基础研究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是投入总量与结构不够合理。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仍较少,且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企业投入少。二是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面临挑战。在领军人才方面,我国缺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缺少能够自主提出重大原创科学问题、建立理论体系、形成学派的顶尖科学家群体。在后备队伍方面,青年科研人员收入偏低,基础研究科研岗位收入相对更低,人才流失严重。三是支持和评价机制有待完善。当前科研投入中,长期稳定的投入占比过低,竞争导向的科研资源分配方式更有利于“短平快”的项目,不利于基础研究。评价机制也影响科研导向,现行评价机制使科研人员往往倾向于选择易出成果、风险较小的课题。
为推动“十四五”规划科技创新相关目标的落实,建议:
一、多渠道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发挥中央财政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明确制定直接针对基础研究的优惠税制。为企业搭建更多先进的共性科研平台。通过政府采购补贴、贴息贷款等方式激励创新产品的开发,将企业的基础研究投入和未来竞争力连在一起。引导社会基金、社会捐助、科技金融对基础研究领域增加投入。
二、不断壮大基础科研人才队伍。在全球范围吸引人才,设立定位为资助全球顶尖基础研究人才的研究基金,搭建国际一流科学研究平台与设施,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给予顶尖科学家更多的科研自主权。在重点领域按国际薪酬水平招聘青年人才,通过提供保障性住房等方式,解决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发挥基础研究培养人才的功能,赋予高层次领军人才承担培养青年学术骨干的责任。
三、完善基础研究支持和评价机制。按照基础研究的规律来规划项目周期,建立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提高科研投入中稳定支持的比例,增加非竞争性科研经费支持。注重对基础学科小项目的支持,鼓励对小问题、细领域深入研究。探索建立依赖“小同行”和国际水平专家的项目评审机制,放宽评价周期,给科研人员创造潜心研究的环境。进一步深化“破四唯”,建立起由科学家主导的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分类科技评价体系,形成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科技创新生态。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重要的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效释放潜能。
希望全社会能更加重视、持之以恒支持和加强基础研究,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支撑,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万建民常委的发言:
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

农业种质资源是现代种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战略资源。系统挖掘和利用农业种质资源是实现从源头上保障种业发展与种业安全的根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十四五”规划纲要对种质资源、育种技术、种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均提出明确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杂交水稻、高产小麦、杂交油菜等一大批突破性品种的成功培育与推广,无一不是源于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具体看,成效有以下三方面:一是资源总量持续增加,二是保护体系初步构建,三是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成效明显。目前,我国农作物自主品种占95%以上,良种在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为“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提供了重要支撑。
也要看到,我国虽然是种质资源大国,但还不是种质资源强国,特别是近些年,我国农业种质资源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种质资源消失风险加剧。受工业化、城镇化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自然生态下的农业种质资源种类与数量显著减少。二是鉴定利用不充分。总体上看,通过表型与基因型精准鉴定、育种创新利用严重滞后,大多数资源尚未被开发利用,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三是保护体系与配套政策不完善。作物种质资源还是以国家科研单位保护为主,没有形成国家统筹、分级负责的保护体系,种质资源保护成本持续增加。从事种质资源研究的科技人员队伍不稳,评价体系亟待改进。
为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建议:
一、加快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保护。加快实施“十四五”重点专项,结合种质资源普查收集行动,加强对珍稀濒危资源的抢救性收集保护,鼓励有条件的省率先启动畜禽和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尽快查清家底,确保资源不丧失。优化种质资源分类分级保护名录,完善种质资源进出口审批制度,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引进境外优异资源。
二、强化种质资源国际交流合作。目前,我国尚未加入《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难以从多边系统正常获取国外种质资源,亟须全面分析利弊,积极推进。加快国外引种隔离检疫基地建设,强化生物安全措施,支持建立种质资源引进“绿色通道”。
三、加大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库圃定位,既要避免重复建设,又要实现全面覆盖、稳定运行。建立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利用交易平台,加大种质资源实物展示和信息发布力度。积极探索各类作物种质资源分类赋权和共享交流机制,激发从事种质资源创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优异种质资源高效共享利用。
蒋作君常委代表致公党中央的发言:
促进我国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瞄准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为推动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要求,致公党中央开展了集成电路跟踪调研。
调研获悉,现阶段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亟须解决的问题有:芯片产业高端受遏、中低端受挤,投入严重不足,专业人才亟待补充。建议:
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持续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一是延续和拓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集中力量重点攻克包括光刻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等核心难点,制定政策鼓励并支持创新产品和设备大规模进入集成电路制造业的生产部门,在应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二是支持首台套应用,将已研制的产品嵌入到现有生产线,逐步实现应用替代。通过资金支持、减税减负、出口退税等方式,鼓励国内各应用及系统厂商对芯片、EDA进行大规模商用采购。三是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形成优势产业为主的新市场。发挥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加快建立适应国内最终需求的集成电路供给体系,打造基于安全可靠芯片供应链体系的循环生态。四是在“十四五”期间国家产业基金的政府投入和相应的市场募资能有较大幅度增长并延长投资周期,增强产业发展动能。
二、坚持长远布局,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一是“补短”兼顾“加长”。建议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对我国EDA软件、光刻机、高端通用芯片和高端模拟芯片等薄弱领域加大支持。同时不断提升我国在手机芯片、多媒体芯片、中低端芯片领域的技术和价格等竞争优势。二是夯实人才基础。持续加大科研人员培养力度和对从事基础研究人员的投入保障力度,合理优化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中政府投入结构和比例,加快集成电路一级学科建设。
三、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和营造新兴市场。一是依托国内较为完备的产业链,积极探索未来和集成电路有关的新兴市场。以新基建、数字经济等需求为牵引,面向智慧城市、人工智能(AI)、新能源汽车等未来重点场景,加强电力电子芯片、功率芯片、人工智能芯片、5G/6G通讯芯片等领域研究,并前瞻部署生物芯片、量子芯片等。二是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支持我国集成电路企业走出去。主动推广我国具有优势的通讯芯片、多媒体处理芯片等技术,跻身为国际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合作者。三是在新兴应用领域,利用市场优势,围绕国际产业态势,构建新型产研联盟,推进海外投资,加强国际合作,持续巩固中国与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的经济贸易及技术创新纽带。
楼继伟常委的发言: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适应新发展阶段形势、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和强大动力。
当前,百年变局和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多,我国对外开放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为推动“十四五”规划实施,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为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中长期动力。建议:
一、坚决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一方面,加强自主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端技术突破,解决“卡脖子”难题,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完整并富有韧性和弹性。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巩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地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频共振、无法切割”的深度融合态势。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国内市场,探索全国统一适用一张负面清单,合并全国版负面清单和自贸试验区版负面清单,适时取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促进内外资公平竞争。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全面清理与之不相符的地方性法规。
三、切实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加强出口产品质量管理,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认真研究内外贸一体化“同线同标同质”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促进进出口协同发展。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开放平台建设,加快制定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完善口岸平台建设,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四、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平台功能。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定期评估整改,打通政策堵点,加快形成更多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加强政策指导,优化国家级新区和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各类开放平台功能,不断提升地方开放水平。
五、积极调整对外开放理念和思路。深刻认识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科学内涵,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高度来谋划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对外开放目标规划、出台对外开放政策措施。
六、努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要坚决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同时要努力团结大多数,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坚持多边主义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努力为“十四五”规划的贯彻落实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张海迪常委的发言:
保障残疾人民生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做好困难群众民生保障工作。“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残疾人康复、社会保障和就业创业等作出了部署安排。作为一名亲身经历和见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协委员,我相信,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能够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残疾人一个也不掉队”。建议“十四五”时期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目前,康复服务覆盖面在逐步扩大,但是分布不均衡、质量不高、专业性不强。孤独症、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心理问题等还在困扰着很多家庭。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康复服务需求还会继续上升。康复是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重要内容。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康复事业的统筹规划,将康复医学提升为国家一级学科,建成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的康复大学,建立国家康复重点实验室,加快康复医学基础研究、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和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为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儿童和失能老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康复服务。
二、提高困难残疾人保障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要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特别是对全部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要及时纳入特困供养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让困难残疾人生活得到稳定的、更高水平的保障。“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开展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建议统筹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养老等各方面资源,通过集中照护、日间照料、居家服务等多种形式,帮助重度残疾人和失能老人得到更好的照护,解放家庭,解放生产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三、促进有条件的残疾人就业创业。希望相关部门更加关注残疾人就业难、就业不稳定、收入低的问题。“十四五”时期,建议开展残疾人就业促进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就业补贴奖励政策,改进残疾人就业服务,多形式、多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让更多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过上更好更有尊严的生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贡献。
四、加快残疾人服务的科技创新和应用。“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和应用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也为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带来更多可能性。希望有关部门更加重视残疾预防和康复基础研究,推动智能化辅助器具、智慧康复设备等研究和应用。特别希望各位委员关心以科技改进无障碍环境的问题,如在道路和公共场所设计电子盲道,取代地面铺设的、有凸起的盲道,利用卫星导航系统为盲人引路,为残疾人创造更友好的无障碍环境。
(原题为《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上)》)
责任编辑:张杏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