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讲述|娄际成:我曾虔诚地把心交给吴孟超
上海文联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6-07 19:08 字号
刚刚过去的五月末,双星陨落,共和国在一天之内痛失两位院士。相较于日日餐饭间都会被记得念一声好的袁隆平院士,吴孟超院士则是很多人第一次听到的名字。但让人欣慰的是,一日之内,人们不仅仅知道了这个名字,更了解了他的生平,并自发传颂着他的事迹: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从医70多年来,成功救治了1.6万余名患者。95岁那一年,他还为了救治“时代楷模”获得者、“不忘初心的好民警”陈清洲,亲力亲为地站在手术台前完成了整场手术。
人们为之动容之余,更自发地悼念他。而纪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或许就是在了解他之后,想要成为像他那样的人。
他是什么样的人?或许表演艺术家娄际成的这篇讲述,可以在某些方面给出回答——毕竟,他曾经那样接近过他。
5月24日中午,娄际成赶赴长海医院悼念吴孟超院士
生命的体验
我几乎每创造一个角色都会写一点东西,尤其是创造了艰难的角色,更要留下点什么。不知为什么,《吁命》中我演吴孟超,却迟迟想不出该写什么,似乎有什么东西写不出来。心里一直在揣摩。
想想我的创造过程,从研究吴孟超的传记开始,搜集他的形象资料,揣摩他的心理形体感觉,他的心态。当我初次与他见面时,就觉得像见到我熟悉的慈祥仁爱的老师。
创造过程中,有时我感觉他离我很远,他是宇宙间运行的一颗明星;有时又感觉他离我很近,像是我身边的敬爱的长辈或亲密的朋友。他在建国后的经历我也经历过,类似他的向往和追求我也有过,他的情感,在我生活中也蕴藏着或迸发过。吴孟超是我创造的楷模,是我的创造动力,是我做人完善自我的榜样。
我遇到创造的第一个课题就是演现实生活中的真人。观看演出的人们首先会要求演得像,看上去要像吴孟超。单单的像还不行,还要让人相信我是吴孟超。吴孟超本人有什么明显特点呢?外形上除了白头发,戴眼镜,穿军服,没有明显的外部特征。难道我本人白头发、戴眼镜,只要穿上军服就能像吴孟超了吗?那是不可能的。外在的模仿技巧是用不上的。
我遇到创造的第二个难题就是,吴孟超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由舞蹈艺术家黄豆豆用舞蹈的肢体表演完成,完成得很精彩。并且在人物的激情段落用舞蹈强化渲染,演得激动人心。在排练时我看了也很感动。这可以说是浪漫的表演手段。当我老年的吴孟超站在台上,我用什么表演手段呢?话剧的现实的表演手段。我心里有了疑问,相比之下会不会失去吴孟超形象的光彩呢?我没有把握。
吴孟超工作照
《吁命》剧照,娄际成饰吴孟超
无论这两个难题多么艰难,摆在我面前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发挥话剧表演的真功夫,呈现吴孟超丰满的内心,展示他高尚的精神生活。
我口头上这样说“话剧表演的真功夫”,听的人会觉得这是很空泛的。其实,演员进入创造状态要扎扎实实地落实,要做的事很多。
首先,我要虔诚地把心交给吴孟超。
我看到他的传记里说过这样一段话:“医学,我看是人文科学(不单是自然科学)。我们并不是跟仪器打交道,是跟活生生的人沟通。人是有血肉有感情的,离开了对病人的关怀就没有医学,没有医生。”这段话让我很感动,非常钦佩他这一崇高思想。我把这句话作为我心中的信仰。
他在北京高校的报告会上说:“我的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是早一天摘掉戴在中国人头上的‘肝癌大国’帽子,让我们的人民健康地生活。”这句话我铭刻在心里,这就是我的理想和追求,这就是我在剧中奔赴的最高使命。
吴孟超工作照
《吁命》剧照,娄际成饰吴孟超
吴孟超有一种气质:质朴,沉静,淡定,慈祥。气质是很难演出来的。人的气质是一种心态,我要在自己身上培育起心沉气定的自我感觉。气质体现在对事对人的态度上。他见到甜甜那么年轻生了这么大的瘤,立刻产生了同情心。他的学生、杨主任拒绝收治,他立刻严厉地批评了他。他在国际外科会议上的学术报告取得了轰动的成功,而他却感到“肝癌大国”帽子压得很重,忧心忡忡。多年以来他始终为穷人看不起病而苦恼,总想为解决穷人看病难建立一个基金会……对病人的爱和同情心,对肝癌大国的忧心忡忡,对医学的责任感……这些都体现吴孟超的内心境界。
我全神贯注地、踏踏实实地体验吴孟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靠近他,去体验他,用他的生命价值唤起我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整个创造过程就是修炼的过程,直到修炼成“我就是吴孟超”!
生命,生命的含义是什么?是心脏的跳动,是呼吸的吐纳,肉体的感知。这也就是说,活着。这是一层含义。再一层含义,是有思维、有意识,这是活着的能力。第三层含义,那就是活着的价值。人活着还要活得有价值,这是生命的真实含义。人为了活得有价值,唤起了理想,燃起了实现理想的欲望,欲望激起了行动,行动在生命过程中永不停息地驰骋。这就是作为人,有价值的生命。
在创造中,我提醒自己要做到“情感充沛,吝于表现”。形成内在冲击力,追求“含英咀华”的艺术效果。
这是演技吗?当然,作为演员能这样做到并且体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演技。如果这是演技的话,这就是掩藏演技的演技。以前我曾这样表达:这种演技是“内在充实、充实、再充实;外在含蓄、含蓄、再含蓄”。看上去他似乎没演什么,而心里有着饱满的戏。从他心里渗透出来的那看不见、摸不着的气息,直扑到了人们的心坎上。那就是三个字:“份儿,劲儿,味儿”。表演的“份儿”,指的是分寸感,恰到妙处。表演的“劲儿”,指的是力度,拿捏得适当。表演的“味儿”,指的是韵味儿,品味儿,意境,让人回味。
我要用身心找到吴孟超的那种“份儿,劲儿,味儿”。
人们在剧场里看戏,是在一种共同观赏氛围里进行的。我由衷地赞赏陈薪伊导演,她在《吁命》的舞台上创造了神圣和圣洁的氛围,笼罩了整个剧场,给我的表演铺陈了一条路,为我和吴孟超打开了通往圣殿的心灵。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