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讲述|姜建清:无抵押和担保,我给开发区批了贷款
谢黎萍、郭继、孙宝席/澎湃新闻  
2020-04-10 16:29 字号
【编者按】
2020年4月18日,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纪念日。
三十而立,浦东告诉世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如何书写一座城市新的传奇。中国奇迹的密码,是浦东三十年来的思想解放、制度创新,是一代人的艰辛探索和奉献。
三十而立,浦东的崛起,不仅是崭新城市天际线的立起,更是中国昂首走向世界、拥抱世界的步伐。
上海的浦东,中国的浦东,世界的浦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澎湃新闻·智库报告栏目推出“人海潮·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口述”系列专题,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以陆家嘴、金桥、外高桥、张江四个开发区为切入点,采访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者、参与者、执行者,讲述那段浪奔浪流的进取故事,致敬那段激情似火的创业史,更为今天的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一个大历史视角。

澎湃新闻 王亦赟 制图
口述:姜建清
采访:谢黎萍 郭继 孙宝席
整理:孙宝席
时间:2019年12月27日
2020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也是中国工商银行浦东分行成立30周年。当年,我作为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办公室主任,受组织安排担任浦东分行筹建组副组长。在我的人生岁月中,浦东开发开放那个激情四射的岁月筹建浦东分行的点点滴滴至今历历在目。
应势而谋决定进军浦东
1990年5月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就成立了浦东开发领导小组,由毛应樑行长任组长,主要目的是研究工商银行参与浦东开发的思路。当时我是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办公室主任,兼任浦东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其中有一项任务就是起草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支持浦东开发的战略思考和具体政策要求。
7月5日,毛应樑行长带队到北京向工商银行总行汇报参与浦东开发的总体思路。去之前,我们向黄菊同志专门做了请示及情况报告。
7月9日,张肖行长代表总行党委做出了工商银行支持浦东开发的八条政策。第一条就是工商银行总行决定在5年之内,给予浦东50亿元人民币的信贷资金支持。1990年一年的全部新增贷款只有66亿元人民币。这个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
第二条是一次性拨给浦东分行开业资本金2亿元,决定浦东分行的级别为副局级单位。
第三条是五年向浦东提供2亿美元的外汇贷款,1990年上海市分行一年新增外汇信贷仅1114万美元,总行一下子宣布五年支持2亿美元外汇贷款,可见支持力度之大。其他几条的内容主要是,支持浦东基础设施建设,参与金桥、外高桥、陆家嘴三家开发公司的投资参股,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支持浦西企业东迁和浦东老厂改造等等。
北京汇报回来后不久,大概在8月初,当时我正在广东参加总行会议,突然接到上海市分行的一个电话,要求我立即回上海,专职任浦东分行筹建组常务副组长,着手组建浦东分行。筹建组组长由时任上海分行副行长王玉春兼任。
百日筹建体现浦东速度
接到通知后,我非常激动。当时我年纪也轻,刚37岁,正是干事创业的好时候。工商银行浦东分行筹建组成立于1990年8月16日,至当年12月5日浦东分行成立,仅用了100多天。
最初,我们筹建组的办公地点是在南苏州河路的上海金属供销站的五楼。那里原来是1986年成立的上海市资金交易中心所在地,后来这个地方空了出来。8月16日,我们筹建组成员就到那里去上班了。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工行上海市分行从分行本部和市区各支行抽调了10位骨干,如金介予、姚庆儿、孟祥捷、陶昌和、严俊伟、罗仁飞、田永治等,还招聘了首批95名职工,这样,我们的工作队伍基本搭建起来。
首先要解决的是在浦东的营业和办公用房问题。当时在浦东陆家嘴地区,想租一个合适的营业和办公用房,真是很难。要么是危棚简屋,要么是工厂厂房,唯一外观较好的位于浦东南路上的东昌大厦,也早已被一些大公司租借一空。后来我们找到了崂山东路150号东昌电影院旁的小裙楼,上下两层,大约五六百平方米,经过多次协商谈价格,我们最终将这座两层小楼租下来。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这座小楼成为工行浦东分行总部办公楼,每个部门一大间,行长们也共处一个办公室。即使这样,办公场所明显不够,我们又把紧挨着的东昌路菜场的一部分房间也租了下来作为临时办公室。
解决好办公场所问题后,就要解决营业大厅问题。我们找来找去,发现浦东大道有一个居民楼的底楼正好是工行黄浦区办事处的一个营业所,但是很小。不得已,我们租下隔壁紧挨着它、位于浦东大道435号的杨浦区集管局下属的一个三产饮食店,与黄浦区的小网点打通连接,就变成一个大一点的营业场所,然后进行比较现代化的装修。
浦东分行及营业厅的装修改造,充分体现了“浦东速度”。因为是百日筹建,所以,很多人干到晚上就在单位里休息。就这样一直忙到开业当天。我记得很清楚,12月4日晚上接近12:00的时候,我到营业厅去查看,发现他们还在装修,我当时就着急了。我说现在已经快晚上12:00了,明天早上9:00要开业,你们现在还没有装修完,这怎么能行呢?后来,他们干到12月5日凌晨5:00,终于把最后一块瓷砖贴上去,宣告完工。这个经营厅令人耳目一新,比较现代化,是按照当时国际通行的低柜台、开放式的办公样式来装修的。
开业后的工商银行浦东分行营业大厅 新华社资料图
12月5日上午9点,浦东分行开业仪式准时举行。浦东分行成立时,行长由市分行副行长王玉春兼任,我任常务副行长,主持浦东分行日常工作,金光鸿任副行长。1993年1月我任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兼浦东分行行长,担负起了参与支持浦东开发的历史重任。
克难攻坚锐意创新
开业典礼结束后,张肖行长说想到外高桥去看看。我们就沿着泥泞的小路开车过去,到那里已经很晚了。我们一行人,就蹲在荒凉的黄浦江边的一座小石桥上,听外高桥开发公司总经理阮延华同志介绍相关情况。当时外高桥什么都没有,阮延华就拿着一张地图描绘着保税区的美好远景,尽管冷风习习,但每个人心中都热火朝天。
工行浦东分行也一样,虽然营业大厅、办公场所都有了,但要实现我们提出的“全面的服务、全能的设施、全新的形象”的市场发展战略,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我们主要面临“三难”:通讯难、吃饭难、交通难。通讯难是在最初半年多时间里最让我们烦恼的。当时想办法从陆家嘴拉了一根电话线,因缺乏足够容量,我们只有五六条分机线路的小总机时时占线,有时三四十分钟打不进一个电话,真急人。再说吃饭难,由于办公场地有限,无法开办职工食堂,开始分行员工每日自行带饭,但很不方便,后来纷纷外出找地方吃饭。工行浦东分行附近的招远路上,有人开了家“兰州拉面”小铺,简陋的桌子条凳就放在人行道上,那里每日中午挤满了银行员工,浦东管委会的领导赵启正、黄奇帆、胡炜,也经常在那里吃午饭。据说,拉面铺的老板赚得盆满钵满,还成为我们在浦东新设的保管箱业务的首批客户。最后就是交通难了,特别是来往浦东浦西之间的交通难,花费时间是最长的。
当时工行上海市分行在包括黄浦、杨浦、南市区部分地区、上海县小部分和川沙县在内的浦东,只有少数几个分理处和1个川沙县支行,力量分散、覆盖面小。我们通过机构整体划转,分别成立了陆家嘴支行、高桥支行、周家渡支行及川沙支行,又新建了金桥支行、外高桥保税区支行和张江支行,同时,将原上海市分行按行业信贷条管理的上钢三厂、沪东造船厂、上海船厂、高桥化工厂、上海港机等一批地处浦东的大企业的业务,划归浦东分行管理,浦东分行的机构框架搭建起来,业务能力得到增强。到1991年年末,浦东分行人民币各项存款为16.7亿元,贷款26.4亿元。
工行浦东分行建立后,我们大胆创新。我们最早给陆家嘴、金桥、外高桥三家开发公司各200万元的启动资金贷款。我们大胆发放了当时鲜见的无抵押和担保的信用贷款。我们率先推行了信贷、存汇业务部门本外币业务一体化经营、营业网点本外币业务、综合业务一体化服务。再比如,当时浦东开发开放后引进了大量外资企业,我们应需而变,建立了专职为外资企业服务的信贷科。大量跨国企业都成了浦东分行的新客户,我们积极为这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期间,我们最具有创造性的举措,是筹措银团贷款,帮助上海广播电视局解决了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建造资金难题。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开始计划总投资5000万美元,其中4000万美元原考虑使用外国政府提供的混合贷款。不过后来国外贷款变卦了,为了建成这个浦东的标志性工程,上海市广电局领导龚学平大胆提出自筹、自建、自还的思路,决定用融资的办法来解决,并多次与上海市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的领导洽谈这个事情。后来,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领导为此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资金解决方案,与会商业银行就提出了利用国内银团贷款来替代国际融资,经过一番争论后这一方案被认同了。
通过银团贷款筹资建成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作者供图
经过动员,当时有12家金融机构参加,工行浦东分行和建行浦东行联合牵头,并由工行浦东分行担任外汇银团贷款的主牵头行和代理行。巧得很,我与浦东分行信贷部经理到北京出差时,在王府井书店看到几本国内少见的讲银团贷款的专业书,当时真是喜出望外,全买了回来,认真学习。我们加班加点学习理论,查阅大量国外资料,终于把这个银团贷款的文本给拿了出来。
有意思的是,当时对东方明珠的财务分析中,分别按登塔门票每人每次5元、8元和12元测算,得出贷款还期分别为12年、7年及5年,当时中长期贷款的最长期限为8年,倒过来推算每人登塔的门票要高达12元,很多人不相信旅客会接受这价格。我们思考再三,最后出于对浦东开发前景的信念,通过了这笔贷款。4年后,东方明珠归还了这笔贷款,登塔门票也增至60元。这是工行牵头主办的第一个本外币银团贷款。它的创新作用和示范意义超过了项目本身。
后来,1993年浦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资金短缺日见严重,当时浦东新区在建设“七路”工程,指同高路、汾河路、滨州路、东徐路4条新建道路和源深路、龙东公路、上川公路3条拓建道路工程。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很着急,他和副主任黄奇帆专门找我谈融资的事情。当时开展基建要有基建规模指标才可以,这需要国家计委批准指标并下达。浦东曾向中央提出过要大规模基建单列的设想,但中央在批复的时候没有给予明确。我想到当时外汇贷款是没有规模限制的,可以尝试用外汇贷款来搞建设。
我们找16家外资银行开个会,赵启正在会上作介绍说明,最终组织16家外资银行分行,组成三个共1.5亿美元的银团,帮助浦东新区建成了七条主要干道。之后浦东新区的银团贷款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内环线浦东段、浦东国际机场、轨道交通、“上海中心”大厦、上海迪斯尼、富都世界、前滩项目开发等都通过银团贷款方式筹措资金。这些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使浦东新区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们还对一些技术、管理好的中小型企业,在其创业初期给予鼎力扶持,如振华重工,当初快59岁的管彤贤到浦东创业,制作港口吊机。当他把产品做出来接到国外第一单生意,出口需要保单时,我们分行没有觉得他的企业太小太普通就拒绝,而是经过认真分析给他开具了保单,开创了工行对小企业开立涉外保函的先例。我们就是从最早的那么一单一单给他支持,伴随支持它成长为全球港机第一,我们也分享着他们成功的喜悦。
据统计,1990年到1994年,浦东分行年均存、贷款增长率分别达到71%和50%,几乎月月都有工行贷款支持的大项目开工,令人倍感兴奋,我们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
1999年我离沪去北京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经常会回忆起工商银行浦东分行开办初期的往事。那真的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大家都在没日没夜地工作。欣喜地看到浦东新区天天在变化,浦东开发最初几年在浦东的工作生涯,成为我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原题为《口述浦东30年丨姜建清:无抵押和担保,我给开发区批了贷款》)
责任编辑:陈睿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