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iii 2020.02.25
当前疫情不仅给民众生理上带来病痛,心理上承受的压力也不容忽视,怎样正确看待疫情所带来的心理影响?
  • 政协联线 2020.02.28
    上海市政协委员,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导桑标:
    疫情给民众带来的心理影响首先是应激,其次是焦虑,再就是孤独。
    应激。当个体面临紧张性刺激物(如令人感到可怕的动物、病毒传染等)时,会引起一些非特异性反应,这就是应激。从生理上看,应激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激素分泌增多、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和呼吸加速等;从心理上看,应激反应包括情绪反应与自我防御反应(逃避)等。天灾人祸,都会导致民众的应激反应。当然,应激反应不仅仅由刺激物引起,还与个体对应激源的认识、个体处理应激事件的经验等有关。
    焦虑。个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或威胁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就是焦虑。疫情发生后,初期以应激为主,后续逐渐过渡到以焦虑为主。因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多种信息表明病毒传染性强,这加剧了民众的恐慌和焦虑。大家觉得病毒似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一旦身体有类似症状,就怀疑、担心肺炎降临到了自己身上。例如,喉咙有点不舒服,就有意识开始干咳,反复测量体温,非常害怕自己体温升高。控制感和安全感降低,焦虑渐增。
    孤独。走亲访友是节假日的传统,热情好客是民族的特征。在人们毫无防备之际,新冠肺炎疫情已来势汹汹,冲淡了春节的节日氛围、隔离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使本就计划在春节期间热闹一番的民众顿感心理失落,加之严格要求居家不外出,导致不少人出现无伴、无聊、孤独感。也有个体会伴随躯体化症状,例如感到无力、疲乏、无食欲、胸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