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在荧屏展现从“战上海”到“建上海”的奋斗史诗
上海文联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3-01-28 19:25 字号
《破晓东方》
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
新春佳节期间,“上海出品”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破晓东方》迎来大结局。该剧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强大的理想信念与政治智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解放和治理上海的光辉历史。
《破晓东方》以全新的面孔和叙事方式给重大革命题材剧集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也让这类题材整体的好看度有所提升。该剧自播出以来,收视率一直名列前茅。随着剧集播出,剧集热度、相关话题讨论度也持续高涨。尤其是渐至高潮、收官在即,在最后几日的情节中,更多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事件发生。
《破晓东方》到底好看在哪里,创新在哪里。
让我们随文艺评论家一起来看看门道吧。
上海解放一年间的故事在共和国历史上有何特殊之处?
这一题材的电视剧此前又何以尚存空白?
01 从“战上海”到“建上海”的奋斗史诗
《破晓东方》改编自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已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统的同名纪实文学。剧情以上海解放一年间惊心动魄的历史为叙事中心,全景式铺开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如何经受住考验,以强大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智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解放上海、安定上海的故事。
在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领域,几乎每年都有反映领袖人物、革命先烈、重大事件的作品诞生,但尚没有一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如何接管政权、巩固政权,如何管理好一座中心城市的典型作品。
 
复旦大学教授、艺术教育中心影视教研室主任龚金平认为,谱写从“战上海”到“建上海”的奋斗史诗,《破晓东方》的题材无疑填补了这个空白。“剧集全景式描绘中国共产党接管巩固政权、管理一座特大城市的画卷中,既有宏大叙事的恢宏壮阔,又有纤毫入微的细腻笔触。尤其是对那些在历史书写中可能会一笔带过的‘胜利’,如打击投机分子、查官僚资产、消灭敌特等。剧集不仅还原了解放军在正面战场和隐蔽战线与敌人展开的殊死搏斗,对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明暗较量,更是处理得一波三折,并以此为辐射点,引领观众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思路,从而为当下的政治路线接续历史的传统,为今天的国家战略找到历史的根基。因此,《破晓东方》不仅可让观众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重温历史,更可让观众在触摸历史的经纬时,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草蛇灰线,并更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赢,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赢的。”
02 从三层式架构,历史真实与虚构的融合
为讲清历史来龙去脉的同时,言简意赅又有效果地把故事呈现出来,《破晓东方》的人物关系呈现了“战略、战术、战事”三层结构。战略层,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陈云为代表的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战术层,是以陈毅和邓小平为代表的上海市和华东局的领导干部,把党中央决策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战事层,讲述解放军战士、普通群众的故事,也回望民主人士黄炎培、民族资本家荣毅仁以及文艺界人士梅兰芳、周信芳、赵丹、白杨等,相信共产党、选择共产党的往事。
 
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副编审陈吉认为,“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重大革命题材所遵循的创作原则,而《破晓东方》比较巧妙的是,在“战略层”完全遵循史实,“战术层”“战事层”则在大的史实背景下,存在一定的虚构。
“比如组建政协需要让黄炎培从上海去北平,这是历史真实事件,也是来自‘战略层’的剧情,但到了‘战事层’,则是在中共上海地下党配合下,黄炎培和儿子换装出行,加入了谍战元素,增加了戏剧性。同样的例子还有来自‘战略层’的剧情,如蒋介石让毛人凤派了很多特务留在上海搞破坏,‘战术层’‘战事层’的故事则是共产党人面对敌特机构不断破坏胜利成果,如何不动声色地运用智慧和勇气,与特务们斗智斗勇,稳固政权,管理好城市,情节十分具有可看性。该剧在‘战事层’的很多地方都运用了惊险片、谍战剧的拍摄手法,节奏紧凑,烘托出紧张的气氛,‘战术层’也尽量多的在剧作上设置戏剧冲突。看得出,主创想带给观众一部有新时代表达方式和艺术创新手法的重大革命题材作品,让作品既好看又值得看。而一部剧中最打动人的,一定是基于真实的细节,即在真实的事件或者历史的剪影中,寻找细节,去做局部的放大和强调,并通过克制的抒情去获得感染力。”
 
03 新中国发展史中的“上海性”发掘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全世界聚焦中国、聚焦上海,第一次走进大城市的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管理好这座远东第一大都市、中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次“大考”。剧中还原的这场“大考”,既有军事战,也有政治战、金融战,所涉历史事件包括解放上海、米棉煤“两白一黑”之战、银元之战、打击盗匪、清除敌特、战台风、解除“大轰炸”危机等。在党中央的正确指导下,在陈云、陈毅等人强而有力的政策执行下,上海解决了民生问题、稳定了社会政治秩序、恢复了生产贸易,用一年时间旧貌换新颜。
这其中,“上海”作为叙事的核心空间,挖掘她与中国的红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隅,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基地,其文化、政治、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上海性”也成为这部剧的新亮点。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电影与媒介研究中心主任黄望莉指出,关于“上海”的特质,以往影视作品往往会对繁华的都市空间、小资的生活方式等浓墨重彩地予以表现。但是细究上海历史,这些表面化的影像呈现“误读”了上海文化的实质。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开展现代性发展的城市,其“海派”文化风貌是复杂而多样的。
“中西结合的石库门里穿插着温情的日常,革命的宏大叙事,李白的最后告别就是在这样的日常空间中打动人心;城市的工人阶级在巨大工厂生产空间中争取着劳资两利的权益;证券大厦的巍耸、猖獗的危害民生的银元交易对应着米粮栈里的民生众生相;黄炎培、荣毅仁所代表的民族资本家,陈毅、潘汉年、夏衍所代表的新中国治理上海的第一代领导人,他们的所思所为无不投射了上海这座都市在时代中的血雨腥风、与共和国的命运呼吸与共。
《破晓东方》将70多年前的城市风貌、建筑人文透过视觉空间的展现,以一个个活生生的、流淌着的历史事件为结构,将代表思想的觉醒和激进文化精神融入到剧集的叙事中。观众可以立体地接受到繁华的上海在国际化的发展历程中,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前沿与高地。与此同时,随着近代工业在上海蓬勃发展,又促使上海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发祥地,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还是新中国前后的工人爱厂护厂的行动,都说明了100年来,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在这一独特的空间中交相辉映。”
 
04 人物群像群星闪耀
《破晓东方》站在思想高位,将真实的历史事件通过一定的艺术虚构高度故事化,塑造了身处风暴和漩涡之中的人物群像,这些充满看点的人物设定点燃了观众的好奇心和观赏欲。
在演员的选择上,《破晓东方》集结了老中青三代实力派演员阵容,张嘉益、刘涛、李泽锋、乔振宇领衔主演,冯绍峰、童蕾、颖儿、左小青特别出演,群星闪耀,再现波澜壮阔“战上海”的历史画卷。其中的代表就是演员张嘉益诠释的老一辈革命家、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首任市长陈毅,他临危受命,从治理军队到接管上海、稳定大局,是全剧的“定海神针”。刘涛饰演的经济学家纪南音、李泽锋饰演的市长秘书陆修远,乔振宇饰演的潜伏在敌人内部的卧底田国立也颇具看点。
 
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简平评价,《破晓东方》的演员表现好就好在忘却自我、融于角色,展示了人物生活中的真实状态,而没有假模假式。
“比如剧中有一场陈毅和邓小平争论的戏,两个人围坐在矮桌前,陈毅一边撕着手里的馍往嘴里塞,一边侧耳听着对方说的话做沉思状,起身的时候不慎将桌上的文件带到了地上,他便嚼着馍挥着手示意身边的战士把掉落的文件捡起来。饰演陈毅的张嘉益以全然生活化的表演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将陈毅粗中有细的性格刻画得十分传神。青年演员乔振宇在剧中饰演中共在国民党内的潜伏人员田国立,初登场便用‘女装大佬’的扮相展现潜伏人员的无所不能,这也与之后他提议黄竞武乔装黄炎培不谋而合。以国民党身份出现时,他是张扬浮夸的,当以我党潜伏人员身份出现时,他则展现出镇定自若、心思缜密的一面。但不管是哪一面,乔振宇在表演上都毫无做作感,一招一式合乎生活本真,试想,如果田国立的‘张扬浮夸’仅靠外在的使劲,而不是内在信念的支撑,难道不会引起国民党的怀疑和警觉吗?同样,童蕾、左小青分别饰演的邓小平夫人卓琳和陈毅夫人张茜,都展现了温柔与坚毅并存的性格,她们不是拒人以千里的‘首长夫人’,而是现实生活里的‘邻家大姐’,可信、可靠得呼之欲出,因而达到了理想的视觉效果,让观众共情共感共鸣。”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