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罕见“仰卧俑”修复出炉,来看看百戏俑“涨姿势”
上海文联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2-06-16 19:23 字号
在刚过去的6月11日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首次对外公布出土于秦陵百戏俑坑的
“28号俑”修复完成。
首次发表,这尊“仰卧俑”便因其姿态奇特引起关注。
因为它的动作是这样的——
这是修复后的“28号俑”  (图源:文物陕西  张天柱)
不同于坑中其他较为常见的站姿或坐姿的陶俑,28号陶俑呈现出仰卧的姿态,暂被称为“仰卧俑”。
图源:文物陕西   张天柱
因为造型神似瑜伽动作,也有网友戏称这是“瑜伽俑”。
不能说是有点相似 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这个“高难度”动作还引发网友的PK赛.....
虽然“仰卧俑”的姿态让人称奇,但它绝非个例。
一提起秦俑,很多人脑中一般会出现的是
——兵马俑——
庄严肃穆的地下军阵
整装待发的形体动作
装扮各异的外形表情
 虽说这支地下军团是千人千面
但大都身材体型正常
表情严肃认真
 
秦俑的制作者塑造了多种多样的典型人物,千俑千面,秦俑的面部特征可以归纳为目、国、用、甲、田、由、申、风等八种基本脸型,也反映了中国人面部特征的共性。
(资料图)
在秦代的陶俑中,最著名的当数兵马俑,一方面是由于其发现最早,人们已经耳熟能详;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气势恢宏,仿佛穿越历史的“奇迹军团”。
但兵马俑坑,只是秦始皇陵中已知180多个陪葬坑中的3个而已,且远在秦始皇陵的核心区——那片极有可能埋葬着秦始皇的封土堆以东1.5公里之外。
对秦始皇来讲,帝王人生,包罗万象,有千军万马,当然也要有娱乐生活。1999年,一批与众不同的陶俑出土于秦始皇陵封土东南侧的K9901陪葬坑,这是秦始皇陵园中一座规模较大的陪葬坑。专家根据文献的记载与陶俑生动的形象推测它们很可能是为宫廷表演举鼎、持杆、摔跤等娱乐活动的百戏艺人,因此称这类陶俑为“百戏俑”。
所谓“百戏”是指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形式有杂技、幻术、戏剧、乐舞等。百戏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一直延续至今。
百戏俑坑便象征着秦代宫廷娱乐杂技的机构,而百戏俑展示的是各色娱乐项目的表演者。用今天的话说,“百戏俑”是秦始皇准备给自己在另一个世界御用的“娱乐天团”。自然,百戏俑表情姿态迥异于兵马俑,就不是那么严肃的了。
这些百戏俑如真人大小,既不穿战袍也不披铠甲,而是上身赤裸,下着彩色短裙,肌肉饱满,孔武有力,有的作扛鼎状,有的作持杆状,有的作摔跤状,透出一股股勇者、健者的强烈生命气息。
在修复百戏俑的过程中,文物工作者发现两件身着上衣的泡钉俑,衣服上有排列有序的圆泡,同时还带有精美的纹饰。他们有可能是表演团队中的核心人物或者领导者。
目前发掘出的,百戏俑肢体大多残缺不全,但仍能从其动作和姿态中想见秦宫廷中丰富多彩的百戏表演艺术。
据记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后,不仅把各国诸侯的钟鼓搬到咸阳宫中,而且还把六国诸侯宫廷中善于歌舞的艺人当作战利品集中于咸阳,演出“百戏”。秦之后,百戏逐渐向民间发展,百戏杂技节目不断发展变化,形式日益丰富,吸引力越来越大,最终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艺术门类——杂技。
此次发掘的28号俑出土于秦始皇陵K9901百戏俑陪葬坑中部,发掘时残破非常严重,经过历时9个多月保护修复,修复完成后俑身通长154厘米、重101.4公斤。
图源:文物陕西  张天柱
修复后的28号陶俑呈现独特的仰卧姿态,为了更好地认知这件陶俑,保护修复人员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全方位模拟其形态特点,因为百戏俑象征着秦代宫廷娱乐杂技活动,此次秦陵博物院特别邀请陕西省杂技艺术团有限公司,一同对28号俑的姿态进行了讨论与研究,并在此次遗产日活动上进行了真人模拟展示,力求再现秦时代宫廷百戏娱乐的场景。
透过举止神态各异、活灵活现的百戏俑,让我们遥想秦代宫廷燕舞、乐声不断、百戏活跃的场景,更让我们自豪中华文明的辉煌和绚烂。
希望更多人来关注、欣赏、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让我们一起努力将璀璨的中华文化之美传承发展下去。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