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民盟盟员孙文芝在抗美援朝期间把所有财产捐给朝鲜孤儿
殷志敏/政协头条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11-02 07:26 字号
“我这里有200多封信,都是志愿军战士们及朝鲜驻华大使馆寄来的,想交给盟组织保管。”在民盟成立80周年之际,我们拜访了98岁高龄的老盟员孙文芝女士,请她口述在20世纪40年代,与丈夫尚丁全力保护上海全市盟员花名册的事迹。而她的这番“题外话”,却引出了另一段如今已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
尚丁、孙文芝夫妇
“用生命来保卫它”
出生于1923年的孙文芝,早在1944年便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她的丈夫便是曾任黄炎培秘书、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等职的尚丁。
1947年10月,民盟被国民党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总部被迫解散。尚丁受命担任民盟华东区执行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委员兼组织部部长,负责把盟组织转入地下,直到上海解放。而当时记录着上海民盟地下组织500多名盟员信息的一本珍贵的花名册,就藏在尚丁家中。
在那个“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非常时刻,尚丁忙于奔走,根本无法把名册带在身边。于是,他把这项特殊使命交给了最信任的妻子,并对她说:“这是上海全市盟员的名册,组织决定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机要任务,交给你负责保管。这关系到整个民盟的地下组织和全市盟员的安全,你要用生命来保卫它。”并告诉她,从此后,民盟的组织活动都不要参加,尽可能少出门。
这本花名册只有手掌大小,极薄的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记有每个盟员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入盟年月、入盟介绍人等内容,是祝公健撤退到香港前花了十几个日日夜夜抄录下来的,后由辛志超交付给尚丁。
“一个不到二两重的小本子,捧在手里,感到它的分量可有千斤重哪!”孙文芝拿到册子后用油纸包好,但一夜没有合眼。她想了很多保藏它的方案,最后决定把女儿的玩具小钢琴拆开,把小本子藏进去,再把小钢琴钉好。“我又储存了半桶火油,准备着万一被搜被捕时,点火与它同归于尽。”
后来,孙文芝还是不放心,又把小册子转移到一个很小的热水袋里,倒过来用一根细细的铁丝系住,从小阁楼窗口探身出去,顺着小天井靠墙的水落管里放下去,吊在半空中,才放心些。此后,她片刻不敢大意:“组织活动不参加了,连中国妇联的会也不去开,甚至就在对面的小菜场也很少去,每天就吃咸菜、酱豆子。”即使在1949年2月生二女儿住院期间,她也只能吃白粥。史良得知她的情况,特意请秘书送来了100只鸡蛋,“我感动得流泪了”。
回忆起当年的事情,孙文芝无限感慨:“当时史良的秘书是来过我们家的,她被捕后,被特务吊打了很久,都没有出卖我们。还有其他的民盟同志,有被捕的,有牺牲的,但是没有叛变的,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一件事情,至今我都非常感激他们!”说到这里,她哽咽了……
在尚丁和孙文芝夫妇的生命掩护下,这本小册子历经千难终于完好地保存下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民盟组织恢复活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志愿军战士们寄给孙文芝的纪念品
“把钱送给灾难深重的朝鲜孩子们”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郭沫若主席:我以三个孩子的母亲的名义,寄上人民币一千二百万元,请代转给朝鲜的一个孤儿院,赠给那些在反抗美国侵略的正义斗争中,壮烈牺牲了生命的朝鲜英雄父母的孩子们。”这是孙文芝于1953年写给郭沫若的一封信的开头。
“这1200万元是当时的旧币,是我和丈夫在长年的从事教育工作中,省吃俭用积累起来的所有财产。”孙文芝进一步解释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那些黑暗的日子里,中国孩子们的沉痛遭遇,常常引起我的极大同情。从那时起,我就常想多积累一些钱,把它贡献给儿童保育事业,希望多少能够减轻孩子们生活中的不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儿童都获得了新生,党和国家都在关怀着他们,他们总算够幸福的了。因此,决定把这些钱送给灾难深重的朝鲜孩子们。”
孙文芝不知道怎样把这笔钱捐出去,便给郭沫若写信,想让他帮忙转给在战乱中失去双亲的朝鲜孤儿。她还在信里写道:“作为中国的一个普通母亲,我要坚决为孩子们的幸福的未来而斗争!为了向这群朝鲜孤儿们的父母表示崇敬,为了对这群朝鲜孤儿表示爱抚,赠予他们这笔为数不大的钱,以表示母亲们拥护和平、保卫孩子的决心。”
朝鲜战争灾民救济委员会委员长朴正爱给孙文芝的信
没想到,这封信隔日便以《一个母亲的愿望——孙文芝为给朝鲜孤儿捐款写给郭沫若主席的一封信》为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末还附有孙文芝的地址。于是,一封封信件如雪花般涌向了孙文芝的家里:“有时候一天有三四封信,那时候,每天回家的路上我都在想,今天会不会收到来信呢?”
其中,朝鲜战争灾民救济委员会委员长朴正爱在给她的信中写道:“您对朝鲜战灾孤儿的这种热爱,已使战斗的朝鲜妇女更深刻地体会到伟大的中国的妈妈们,对我们是多么体爱,多么友谊,同时更鼓舞朝鲜妇女的胜利信心。”
而让孙文芝最为感动的,是众多志愿军战士们的来信:“这些信都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战士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写给我的。”在信中,战士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妈妈”:
“妈妈,我现在是志愿军的一个青年战士,但是我的童年却是在灾难深重的日子里度过的。我不满三岁就死了母亲,十三岁那年,日本鬼子又杀死了我的父亲。我们一家只剩下我这一个幼苗,日子该是多么阴暗凄惨啊!当时,同情我家悲惨遭遇的人,把我收养在一所后方的儿童保育院里,在那里,我和将近五百个和我遭到同样命运的小伙伴们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祖国解放的炮声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国孩子们的真正幸福的生活开始了。可是,比我童年更悲惨的遭遇,从1950年6月25日起,又降临在朝鲜孩子们的身上。”
“当我和同志们看到您给抗美援朝总会郭沫若主席的信时,都说:这是每个母亲的愿望。咱们祖国的母亲都是这样慈祥、爱子女,仇恨杀害子女的敌人。”
“这种崇高的母爱,温暖了每个朝鲜人民,每个朝鲜母亲和孩子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和每个为和平、为朝鲜的孩子们而斗争的战士们。”
“您不只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也是我的母亲,是爱好和平的孩子们的母亲……我要向母亲表示决心。为要达到母亲的愿望,我向母亲保证在任何恶劣危险的情况下,我要挺身而出,消灭敌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献出我宝贵的生命。”
志愿军战士们不但和“妈妈”分享着战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还寄来了自己与战友的照片及小纪念品。
其中,有一名战士为她讲述了身边战友牺牲的壮烈事迹,让她震撼不已:“每到夜深人静,我就会想到那封信,想到那位英雄的烈士,不由得走到我的小孩的床前,看着她们熟睡得红红的小脸,我更觉得孩子的可爱,也更觉得战士们的伟大了。”
孙文芝和丈夫尚丁认真地读着每一封信,常常回信到深夜,有时,他们还会把3个可爱女儿的照片夹在信里,寄给志愿军战士们。她在一封回信中写道:“我算不准时间,我想清晨的太阳也许就要在你们那里升起了。同志们,我以一个母亲的名义祝你们平安,向你们致最崇高的敬礼!”
如今,68年已经过去,孙文芝仍惦念着这些志愿军战士们:“这些年我们颠沛流离,多次搬家,丢了很多东西,唯独这些信,我一封都没丢。这些可爱的战士们都是我的孩子,我的亲人,不知他们后来有没有平安归来?不知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她说,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自己百年后,把这些信放在民盟的档案馆里好好保存:“让大家记住这些最可爱的人!”
责任编辑:张杏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