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舞好“龙头”让农民荷包鼓起来
湖北省政协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9-26 11:10 字号
原标题:舞好“龙头”让农民荷包鼓起来——省政协“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月度专题协商会建言录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是当前制约湖北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域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
带着“大龙头缺少的痛点、大品牌缺乏的难点、产业链缺失的堵点”等问题,省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专家走出去、沉下去,深入武汉、襄阳、宜昌、荆州、咸宁等地开展专题调研,通过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系统地了解情况,谋求解决之策。
9月24日,省政协“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月度专题协商会在汉召开。会议收到27篇高质量建议案,形成1份网络调查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突破性发展10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委员们发现,对比以前,我省无论是龙头企业数、还是产业规模都有长足进步,农业龙头企业总体发展态势较好。
“农业龙头企业离农业最近,联系农民最紧。如何进一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进而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抬高我省全域发展的底板,让农民荷包鼓起来?”
会上,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秦守成、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葛小东、宜昌市政协副主席谭业明、湖北七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执行人杨砚、荆州市政协副主席林红、武汉高科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尚、省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万福祥、正大(襄阳)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璟、湖北小胡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秀容、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柏林围绕协商主题作了发言和提问,有关部门作了积极回应。
以新型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产业
湖北是全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委员们认为,湖北农业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赢得更多发展先机,需要提高站位,推动思想破冰。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以新型工业化理念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全方位服务农业产业,并努力把这些新要求体现到引导农业发展的思路理念、干部配备、政策扶持之中。”这是委员们较为一致的观点。
新要求是什么?委员们说,就是要更多地用市场机制把农户组织起来,用科技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品牌溢价效应,用信息化手段构建现代物流和营销体系。
省政协主题发言人建议,加强对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研究、对接和运用。前不久,《“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发布,这是我国首部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建议我省加强对此规划的研究,找准方向定位,细化思路举措。
谭业明代表宜昌市政协建议,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发展路径来实现产业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明确抓龙头企业就是抓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同时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工作的考核体系,加强考核督办力度。
抓品牌、攻科技,提升核心竞争力
“多年来,我省以‘两品一标’为重点,培育农业精品品牌,取得显著成效。”葛小东发言时说。
如何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葛小东建议,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提高品牌市场竞争力;打造产业集群,培育核心和公共品牌;提高品牌科技含量,提升品牌附加值;健全品牌服务体系,夯实品牌发展基础;创新品牌推广模式,扩大品牌影响力。
“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打造5个以上真正在全国叫得响的大品牌。”很多委员发言时都谈到这一点。
秦守成代表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发言并建议,统筹制定全省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规划,建立层级递进的品牌培育机制,把握层次、梯次推进。
委员们建议,关注成长性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品牌,比如具有产业规模优势的特色淡水产品、生猪产业,具有科技优势的菜籽油产业,具有文化资源优势的道地药材产业,具有较好发展基础的种业、相关绿茶和宜红茶等,并就加强品牌整合、营销、管理提出具体对策。
委员们认为,实现从“卖资源”“卖产品”走向“卖技术”“卖品牌”“卖标准”“卖文化”,需要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依靠科技推动农业产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他们建议——
强化“一盘棋”思想,把全省农业科研力量更好地组织起来,建立公共科研平台,组织开展重点农业科技特别是前沿技术攻关。
建立农业科研项目指南的发布机制、申报机制、评审验收机制。
建立省市农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机制,针对重点产业,加强分工协作。
加强对龙头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支持,把企业建成强大的创新主体。
建议将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改由县级农业和农村部门管理,或与乡镇双重管理,更好地在县域内统筹推进农技服务。
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
委员们认为,政策制定出来固然重要,但完善政策配套,让企业知晓标准,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推进各方把政策用好用足用出成效,更加重要。
如何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委员们建议——
强化分类精准指导,不定期召开农业龙头企业座谈会,建立联系点和信息平台,加强农业全链条公共服务,抓好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引导农业企业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推进集群发展。
重视风险防范,加强对龙头企业战略性投资决策的指导,加强产业形势和市场信息研判,创新农业保险,加强培训引导,防止盲目扩张、盲目跨界。
强化利益联结,推进全产业链建设,采取品种供给、技术指导、收购保护价政策、利润返还、资金技术土地入股等合作模式,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多方共赢、长远发展。
强化政策供给与优化发展环境并重
缺少资金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痛点”之一,也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加强财税金融扶持很有必要。”委员们认为,强化类似的政策供给,可以让农业龙头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他们建议:
——财政方面,设立专项资金,持续增加投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奖补力度;通过入股扶持基金、融资担保、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龙头企业;加强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使用。
——税收方面,对地方有减免权限的税种可出台减免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税收优惠政策;精准有效执行品牌农产品生产、出口等税收优惠政策。
——金融方面,鼓励县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纳入到全省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提高特色农产品保险的省、市级负担比例;激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产业,专题研究激活社会投资问题。
优化发展环境,确保发展资源供给是委员们谈论较多的话题。他们建议:
——县域土地规划中对农业企业用地作出预留。进一步整合盘活村庄闲散用地,增加农业龙头企业用地指标。
——落实农业龙头企业在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设施用电、农产品初加工用电价格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的政策。
——创新企业技术人员和农技人员的聘用流动、绩效考核、评价晋升、培训奖励政策;支持各地依托科研院所、农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和农业基地等,加强专业人才培育;提高乡村专门人才的待遇,优化政策服务;对重点农业产业引进关键人才的,财政予以补贴。
(作者:张辉  郑轩,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栾晓娜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