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黄浦剧场”的由来
周怡/政协头条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4-18 08:45 字号
资料图片

20世纪50年代,上海500多万人口中五分之一为苏北籍。他们大多数集中在纺织、冶金、运输、公交、环卫等行业,平时喜欢看家乡戏——淮剧。因为没有专门的剧场,大多在小型的场所演出。
为了满足苏北籍工人比较集中的沪西区群众看戏的需求,上海市人民政府在1951年斥资购买了曹家渡的奥飞姆影院,并改建定名为沪西工人剧场,主要供淮剧演出,但是剧场地处沪西一隅,对于东、南、北、中区的观众来说,甚为不便。1957年秋天,上海市政府批准将位于北京东路贵州路口、拥有1000多个座位的金城大戏院作为淮剧的演出基地,并根据演出要求对舞台、后台进行改建。
有了一流剧场,淮剧演员和广大戏迷无不喜出望外,大家为给这个淮剧剧场起个贴切的新名字,绞尽了脑汁,正巧这时周总理在上海开会,一次在友谊电影院看了上海市人民淮剧团演出的《白蛇传》。演出结束后,他上台与演出人员一一握手。著名的淮剧表演艺术家筱文艳大胆提出了大家的请求:“总理,我们剧场想起个名,‘淮光’好不好?”总理带着征询的口吻说:“‘淮光’和坏光谐音,不好。”他想了一下,又问:“这个剧场在哪一个区?”大家说“在黄浦”,他微笑着说:“叫黄浦剧场好不好?上海是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黄浦江是她的特征。” 筱文艳还请总理为剧场题写了“黄浦剧场”4个雄健的大字。
1958年春节剧场开幕,上海市人民淮剧团演出了《水漫泗洲》。2008年,黄浦剧场被修缮扩建为“国歌由此唱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馆。
责任编辑:管卓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