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毛泽东在半淞园欢送新民学会赴法勤工俭学会员的往事
沁春/政协头条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4-16 10:27 字号
毛泽东与湖南籍赴法学生在半淞园聚会后的合影 (资料图片)

阅读提示
■ 毛泽东在欢送会上的发言,对新民学会之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强调,学会要有共同的目的、共同的研究、共同的行动。他主张新民学会的目的在“改造中国与世界”,而性质以转变为革命团体,不再是学术团体。陈赞周、萧三提议,会友相互之间应有一种联络通气的东西,比如恢复《湘江评论》,创办学会通讯,并建议早日出版。
1918年,毛泽东等人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在“五四运动”中成为湖南革命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后,湖南进步青年积极响应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发起赴法勤工俭学运动。1920年,毛泽东来到上海,恰逢赴法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会员准备从上海出发,毛泽东和新民学会的会员便在上海半淞园召开欢送会,送别赴法会友。会上进行了一系列讨论,如学会如何发展等。这次在半淞园召开的会议,对于新民学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创立新民学会
新民学会,是中国在“五四运动”时期著名的革命团体。1918年4月,由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成立。学会最初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之后确定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该会在“五四运动”中,曾组织和领导湖南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后又组织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获得成功,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湖南革命运动的核心。“五四运动”之后,新民学会组织部分会员赴法勤工俭学,另一部分以毛泽东为总后方负责人则留在国内坚持斗争和学习。两部分会员经常通信,交换学习心得,讨论革命问题。往来信件汇编成《新民学会会员通讯集》。1920年底,许多会员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停止活动。
新民学会之所以成立,自有其时代背景,那就是“五四运动”前夜的中国与世界。在国内,当时正处于外国殖民势力侵略、南北军阀混战、国事日趋混乱的时期;在国际上,欧战临近结束,俄国发生了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东欧也出现了星火燎原的革命形势。这让有识之士重新考虑许多问题,而这时《新青年》倡导的新文化启蒙运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新青年》点燃了无数学子的信念之火,最终使得他们成为救国救民的先行者。
1918年,正是新文化运动大展风采的时候,一群湖南进步青年本着自己的认知,也在边缘区域参与了这一历史事件。虽然都是学生,但他们立志先从改变自身做起,首先便是“自己生活向上”问题。一行大约15人,有遇必讨论,有讨论必延及自身。大概百次以后,得出一种结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活动”。接着就是组织学会,以期改造品性、进步学问。同年3月,毛泽东根据集体讨论的结果,草拟出学会章程,还指定赴日求学的计划。4月17日,新民学会正式成立,就在湖南省城对河岳麓山刘家台子蔡和森家开会,通过会章。会章由张鼎丞等起草,条文翔实。之后,团体不断吸纳成员进来,越发壮大,基本都是学生身份。
响应赴法勤工俭学活动
新民学会成立的时候,恰逢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发起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于北大任教的杨昌济即向新民学会倡导此事。新民学会积极响应,由蔡和森和萧子升负责。此后,湖南青年参加赴法勤工俭学的活动迅速进入高潮,第一批25人(近一半为学会会员),由毛泽东、萧子升等率领,于1918年8月19日到达北京。北京的学会会员有十多人,除学习法语外,还曾在北大文科大楼邀请蔡元培、陶孟和、胡适之座谈,主要谈论学术和人生观问题。后来预备赴法的各地青年分为3个预备班,分别在保定、蠡县和北京学习法语等。毛泽东则留在国内,作为总后方负责人。“五四运动”之后,学会会员发展到74人。当时不仅有罗章龙在北大读书,还有会员在上海、南京就读,总计有40%的会员前往国外留学或工作。
毛泽东和留在长沙的会员,参加了“五四运动”时的各种游行示威活动,之后转入“驱张运动”,直到1920年6月张敬尧败走。学会活动因此停止近一年。据李维汉回忆:新民学会从不自我标榜,但由于它乾乾不息的前进运动,在实际上,成为我国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成立的影响最大的革命社团之一。学会的宗旨由最初的“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到后来修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最后的宗旨是毛泽东平日所主张的,在1920年7月留法会员的蒙达尼集会和1921年1月国内会员的长沙集会得到一致通过。至此,新民学会已经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简单诉求,转变为初具马列主义色彩的革命团体。
欢送赴法勤工俭学的会员
1920年5月,毛泽东从北京来到上海,住在安南路厚南里29号(今安义路63号),为驱逐盘踞为祸的湖南军阀张敬尧展开活动。此时,第二批赴法会员萧子暲等6人已在上海集中,在沪会员共12人,其中陈赞周、熊焜甫、萧子暲、刘望成、欧阳玉生、张百龄分别由北京、天津到沪,候船赴法;魏璧、劳君展、周敦祥由长沙到沪,进入上海法文补习学校学习,准备赴法;到达上海时,正值全国第三次学生代表大会召开,李思安和彭璜代表湖南学生联合会出席全国学生代表大会,他们也滞留在上海。
5月8日,毛泽东和新民学会会员李思安(女)、陈纯粹、彭璜、魏璧(女)、劳君展(女)、周敦祥(女)等6人,为赴法的陈赞周(绍休)等6人,在上海半淞园召开欢送会。
毛泽东等人入园后先是泛舟而游,后登高望远。稍作休息后,便寻一处亭子召开欢送会。欢送会由学会副委员长李思安主持,大家纷纷针对出国会友说了很多祝贺、勉励的话语,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会务讨论。
毛泽东在欢送会上的发言,对新民学会之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强调,学会要有共同的目的、共同的研究、共同的行动。他主张新民学会的目的在“改造中国与世界”,而性质以转变为革命团体,不再是学术团体。陈赞周、萧三提议,会友相互之间应有一种联络通气的东西,比如恢复《湘江评论》,创办学会通讯,并建议早日出版。大家一致赞成并推荐毛泽东担任编辑出版之责,尽快在上海出版发刊。
关于学会的活动,毛泽东特别强调:“学会宜取潜在切实,不务虚荣,不出风头的态度。主张学会本身不多做事,不以学会的名义去活动,不要学商店那样,还未办好,就把招牌挂起来;但不是不活动,而是以会友各人的名义去活动、去创造,这是因为险恶的客观环境,不容许我们过早地公开我们的学会。在组织留法勤工俭学活动时,我们曾以新民学会名义公开号召,并在报刊上露面,那是与当政者不发生厉害冲突的。发动“驱张运动”时,我们就遭受多次迫害,离乡别井跑到上海、北京来了。”
接着,毛泽东针对学会会员的风气和优点作了总结:“我们学会很有些优点,然也有些缺点。优点是哪些呢?我们学会无形中有几种信条:像‘不标榜’‘不张扬’‘不求急救’和‘不依赖旧势力’皆是……此外,我们学会会友还有几种好处:第一是头脑清新。多数会友没有陈腐气,能容纳新的思想。第二是富有奋斗精神。多数会友大概都有一点奋斗力, 积极方面,联合好人,做成好事; 消极方面,排斥恶人,消减恶事。于改革生活,进修学问,向外进取各点,均能看出会友的奋斗精神。第三是互助及牺牲的精神。会友间大概是能够互助,并且有一种牺牲精神的。”
随即毛泽东提出,学会虽有以上各种优点,但也有好多缺点:“第一,学术根浅柢薄。会友大概多是中等学校毕业或肆业的学生,升学或毕业在专门以上学校的,还只有最少数,其学术的根柢自然是十分浅薄。 第二,思想及行为幼稚。会友的思想,大概均不免幼稚。有一部分会友,于事不免率尔发起,率尔赞成,其行为陷于幼稚。第三,一部分会友做事多于求学。会友在现时本不是全力做事时代,因计划上及事势上之必要,不能不在此时做出相当的基础事。然如现在情形,则有一部分会友大概已在专门做事,牺性未免太大了。第四,一部分会友间,尚无亲切之联络与了解。此点颇失学会精神,以后宜设法由不相认识和不甚了解的会友,互相认识而且了解起来才好。 ”
最后,毛泽东感慨道:“这日的送别会,完全变成一个讨论会了。天晚,继之以灯。但各人还觉得有许多话没有说完。中午在雨中拍照。近览淞江半水,绿草碧波,望之不尽。”中午,与会人员在雨中留影,也是现在唯一能够看到的合影。
这次赴法人员中既有新民学会会员,也有少年中国学会会员,还有赶赴南洋从事华侨教育的成员。半淞园会议后,毛泽东提议过几天举行少年中国学会与新民学会的联谊会。地点就在蔡锷读书的地方——松社。5月10日,联谊会如期举行,到会人员约80人,在沪新民学会会员毛泽东、李思安、张国基等,少年中国学会会员康白情、左舜生等人都踊跃参加。
这次在半淞园召开的会议,对于新民学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会议促使新民学会成为思想一致、组织严密的战斗团体。这次会议也是时代的一个剪影。
责任编辑:管卓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