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访上海政协之友社社员赵丽宏:感受文字的温暖与力量
政协头条记者 马赛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1-19 12:37 字号
在2020年上海书展期间,赵丽宏携新作“赵丽宏给孩子讲古诗词系列”以及《天空》,举行了两场线下读者见面会,与读者进行诗歌鉴赏及儿童诗歌教育的感悟分享。《天空》是赵丽宏出版的第一部儿童诗集,是他第一次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一本诗集。他认为,孩子的成长需要诗歌的滋润和陪伴。为儿童写诗的过程中,他似乎也回到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把远去的童心找了回来。
赵丽宏
著名诗人、散文家、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第七、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上海市政协常委

“这是一个学者留给世界的一份遗产。对我而言,这本书稿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一位素未谋面的朋友留给我的珍贵友情。”2020年12月29日,在“一部书稿的前世今生”——《赵丽宏诗歌审美散论》首发暨研讨会上,在书的序言中,赵丽宏如是说。此书的出版有个温暖的故事,讲述的是赵丽宏与一位读者之间、一场通过作品跨越时空的交谈,这也是他与广大读者之间、通过写与读无数次对话的一个缩影。
赵丽宏,著名诗人、散文家、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第七、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上海市政协常委。赵丽宏是一位久负盛名的文坛大家,著有散文集、诗集、小说和报告文学集等专著近百部,其作品曾数十次在海内外获奖,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发表出版。多年来,他还在各种平台上身体力行地倡导全民阅读、弘扬文化传承。
新年伊始,在宁静的市作协办公楼里,记者聆听儒雅的赵丽宏老师谈文学、谈创作、谈读书,完成了一段“文化之旅”般的采访。
为阅读点亮一盏盏小灯
新书故事缘起4年前。2017年5月,赵丽宏收到一封从河南安阳寄来的书信,来信者是与他素昧平生的读者张平治先生。这是一位著述丰富的文艺评论家,多年关注赵丽宏的诗歌创作,正在构思撰写一本有关赵丽宏诗歌审美的书。
这样手书长信坦诚自荐、像老朋友一样谈心的评论家,赵丽宏感慨“还是第一次遇到”。两人通了电话,但张老年逾八旬听力不佳,惜无法畅谈,两人便互通信函。赵丽宏又寄了一些自己的书籍给老先生,其中还有孤本。他还专门写了一首诗,并用毛笔写于宣纸上,快递给老先生,回以敬意。
没想到的是,2019年初秋,赵丽宏收到近12万字的手写书稿时,张老已于几天前去世了。张平治先生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带病坚持完成了这本书稿。展读厚厚的书稿,看着那些写在方格稿纸上端正的字迹,赵丽宏感慨万千,倍感珍贵。他想到了设在静安区图书馆的“赵丽宏书房”,他把书稿交给濮麟红馆长,希望好好收藏,并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课题。濮馆长认为书稿很有价值,应该出版。于是,《赵丽宏诗歌审美散论》和读者见面了。这天在“赵丽宏书房”举办的研讨会上,赵丽宏也与大家分享了这段读者与作者身份相互重叠的“奇妙的缘分和交往”。
“静安区图书馆里,赵丽宏书房只是小小的一个格子,就像一盏小灯,辐射光亮,给读书人照明。”——这是王安忆女士为“赵丽宏书房”所题写的贺词。这部书稿留存书房中,相信也将成为一盏永远为阅读而点亮的小灯。
新闸路1708号,“赵丽宏书房”作为首创坐落在图书馆里的作家书房,一直致力于阅读推广,助力读者亲近文学,感受文学。书房是根据赵丽宏家里“四步斋”的风格来规划的。“四步斋”意即“四步就能走完”,对于素喜藏书的赵丽宏来说,家中书房总是“嫌小”的。
“我永远不变的身份是阅读者。”赵丽宏对读一本好书感觉的形容很酷:读一本好书就像被一个人用枪打中一样,非常痛,不会把你打死,留一个弹孔,流血,痛,最后结疤,这个疤永远不会消失,看到这个疤就会想起被击中时痛的感觉。
“这是真正属于你的财富。”书给赵丽宏带来的喜悦和欢快无法言说。而光有读书的欲望,恐怕还不行,赵丽宏认为,还有一个怎样读书的问题。作为一名读者,我们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者,还应该是一个思想者,是一个参与者。读书的过程,是欣赏和接受的过程,也是思考和感悟的过程。“真正爱书的人应该是一边读一边想。”
将个人努力融入大时代
在2003年全国两会时,赵丽宏就与其他委员联名提出过“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他提议设立一个阅读节倡导读书,提醒国人莫忘读书。他认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座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真正的家园。
担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赵丽宏建言最多的就是“文化软实力”。
1988年,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的他,在政协会场发出了第一声:建议将中秋节和清明节设为法定节假日。赵丽宏发现改革开放后“洋节”在中国越来越热闹,凝聚了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却遭受冷遇。要让大家真正开始重视传统节日,必须从放假开始。
新委员的建言一鸣惊人,也被许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每周的休息日都只有一天,中秋节怎么可能放假?
从2003年开始,赵丽宏又连续4次提交提案,呼吁重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共识,许多委员参与联名。距离他首次提出“传统节日假日化”20年后,2007年,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3节同时被定为法定节假日。“这是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呼吁建议的结果,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深感欣慰。”
2008年,赵丽宏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建议将中国书法向联合国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名提案,“我觉得中国书法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的美妙艺术,应该向全世界弘扬”,得到代表委员们的响应。文化部责成有关部门启动中国书法向联合国申遗。次年,中国书法申遗获得成功。
“抚今思昔,我的感想是:当年的这些话,没有白说。”赵丽宏先后提交和联名提交了众多文化建设方面的提案:如“保护方言,应该成为国家文化战略”、保护扶持纯文学杂志、发行中国现代文学家系列纪念邮票、为青少年编写弘扬中国文化的人文读本等。“只为唤起民族对英雄的记忆和敬仰”,1992年呼吁保护广东梁启超故居,2006年建议在上海建立巴金故居博物馆、2008年提出抢修升格北京谭嗣同故居、2009年提出建立开放柯灵纪念馆故居、2013年建立巴金文学馆提案等,赵丽宏从未停下为名人故居保护奔走的脚步。
2017年,已是“老委员”的赵丽宏提出两条建议又引起瞩目:一是要建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主题公园,二是要设立一个中国的世界文学奖。“西游记大型游乐场”“李太白世界文学奖”成为大家口中的新鲜词。
“说真话,才有力量。”赵丽宏写下的履职感悟是:政协委员的建议,如果合乎国情,顺应民意,代表了先进的理念,代表了老百姓的愿望,即便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最终还是会结成正果。
笔耕不辍续写新篇章
从舞象之年开始写作,到近杖国之年依然笔耕不辍,赵丽宏也已与文学厮守了漫长的半个多世纪。他的十几篇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近几年更是倾注大量心血在儿童文学创作上。
给孩子讲一万遍道理,不如陪他看一本好书。赵丽宏在儿子还不识字的时候就每天给他读书。“读什么书,成什么人”,他坚信童年时代的阅读会影响一生。“儿童小说,应该向小读者展现人间的真善美,让孩子领悟生命的珍贵,看到人生的希望。胡编乱造的儿童小说,无法打动孩子,也不会有生命力。”
“写自己最熟悉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是巴金先生为他题写的两句话,这也是赵丽宏的创作座右铭。“写儿童小说,这两句座右铭同样有效。”近年出版的3部儿童长篇小说《童年河》《渔童》和《黑木头》中,都有赵丽宏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影子。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成年读者读这些小说会引起很多共鸣。而小读者也喜欢读这些书,书中的情景,现在的孩子也不会觉得有隔膜,因为童心、童趣、人间的真情,并没有因为时代变迁而改变。
在2020年上海书展期间,赵丽宏携新作“赵丽宏给孩子讲古诗词系列”以及《天空》,举行了两场线下读者见面会,与读者进行诗歌鉴赏及儿童诗歌教育的感悟分享。《天空》是赵丽宏出版的第一部儿童诗集,是他第一次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一本诗集。他认为,孩子的成长需要诗歌的滋润和陪伴。为儿童写诗的过程中,他似乎也回到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把远去的童心找了回来。
诗歌就像是光,赵丽宏老师一直用诗歌讴歌美好、照亮众生。“历史将铭记这个悲欣交集的寒冬/史书中会挺立起无名英雄的群像/疫魔,收起你冰冷的狞笑吧/温暖的春天已经如期返乡/生命的诗篇正在续写生生不息的篇章。”2020年,为《召唤——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摄影主题展》,赵丽宏专门创作了激昂的诗作《在春天回望》。上海音乐学院献礼建党百年的原创作品——交响合唱组曲《龙华魂》,是赵丽宏用几个月的时间精心谱写的壮丽组诗。在2020年 12月13日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庚子·音祭”活动中,由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上音院长廖昌永在龙华烈士陵园现场深情诵读了《龙华魂》八篇中的一首《永不遗忘》。
2020年10月,“我留在世界上的指纹——赵丽宏《疼痛》诗集版本手稿及书画展”在朵云书院旗舰店举行,展出《疼痛》多种版本以及世界各国不同语言译本14册。这是他的变法之作。“《疼痛》出版后被这么多国家翻译出版,出乎意料。”这也是中国当代文学被世界关注的一个实例。“能用中国的方块字写诗,我一直引以为傲。”这种热爱就是他创作不竭的原动力吧。
采访结束,赵丽宏老师非常客气地送记者出办公楼,让人感到冬日煦阳般的温和。他的一番话语,也让人念想着去读他的一首首诗、一篇篇美文,感受那种光明和温暖的文字力量。
责任编辑:张雷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