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联名提案群”的一百八十天
政协头条记者 戚尔达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1-19 11:13 字号
“众人拾柴火焰高,‘联名提案’更精彩!”1月17日傍晚,“2021新基建联名提案”微信群,结束联名提案定稿前最后一次热烈讨论,提案的执笔者、市政协委员王俊发出感慨。这件名为“抓住新基建历史机遇,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提案,将在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期间提交。
“提案群聊”与第一次线下讨论
1月11日,市政协2020年优秀提案特别奖在市政协网站主页公示,王俊、沈永铭、芮海燕等14位委员一篇有关人工智能发展议题的提案名列其中,这是他们2019年展开联合调研、2020年年初提交的一件提案。
获知喜讯,委员们却来不及相互道贺,因为今年有关“新基建”议题的联名提案撰写已到冲刺阶段,分享最新资料、就提案建议分享观点乃至围绕一个提法展开讨论。自2020年7月22日建群以来,联名提案微信群从没空闲,22则有关“新基建”的新闻报道,16篇委员从各方搜罗而来的最新资料和调研报告在群内分享参考,历经4篇提案初稿最终跑到了这场联名提案“马拉松”的终点。
“‘新基建’是个热词。联名提案,一直坚持高站位、紧贴经济发展脉搏,今年不妨就此提出‘不一样’的思路。”联名提案起于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英在2020年7月初的提示。王俊、沈永铭、洪亮、侯海良、李宁、张恂、宋钰勤、廖瑛、章桃旭等委员随即呼应。2020年7月22日上午,委员们就上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分组讨论后,开展了第一次线下讨论。“新基建,大家都不熟悉,先就学起来吧。”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干部邵维妮随即搜集有关这一议题的新闻、专家论稿发到微信群中。之后几天,侯海良等委员将多篇高质量报告发入群中,洪亮委员主动担起提案执笔工作。
2020年国庆假期,洪亮放弃假日休息一头扑在撰稿上,假期一过便交出初稿,就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发展问题提出建议。“这篇初稿是篇好提案,可离获得大家一致公认的‘联名提案’还有距离。”大家希望这篇提案能就上海下一阶段新基建工作从顶层设计、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提出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而不是只谈充电桩。
新版提案与第二次线下讨论

王俊委员主动请缨接棒,此前他对新基建工作多有关注。凭着一股子劲儿,王俊一个月内啃下所有资料,还向专家请教,进一步深化对“新基建”的认识,最终于2020年12月初推出“抓住新基建历史机遇,打造全球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的提案第一稿,提出出台建设规划方案等建议。
“这个版本高度有了,但聚焦不够。不妨谈谈如何推进医疗大数据新基建落地应用议题。”“我的想法还是从新基建总体规划角度来提出建议!”2020年12月9日下午,委员们进行第二次线下讨论。其间,围绕提案切入点,王俊和宋钰勤展开激烈讨论,共识没有完全形成,却有更多收获——宋钰勤决定围绕医疗大数据新基建应用议题单独做篇提案,同时继续围绕联名提案贡献智慧。
“从委员讨论中可以看出,大家的线上学习是充分的。我建议,大家到实地开展一次调研,找点感觉。”会上,市政协提案委专职副主任苏蓉娟提出建议。
优秀提案大多离不开扎实调研。近年来,上海市政协提案委积极引导委员开展调研、撰写联名提案,屡有佳绩。2016年有关方便市民结算报销医疗费用的联名提案,最终让逾千万市民获益;2017年有关改善教学光环境的联名提案,被有关方面采纳并写入了规划文件之中;2018年有关区块链的提案建议,为上海有关区块链技术发展提供了前瞻性思考;2019年,有关科创板的联名提案同样获得了优秀提案特别奖。
“欢迎大家来闵行调研,这里有应用落地的案例。”市政协委员,中共闵行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红珍举手响应。首次参与联名提案,李红珍并不经常在微信群里“冒泡”,却始终关注着提案形成进展。李红珍说:“闵行有零号湾,有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这些都是新基建探索案例,怎么做好新基建工作,区里有思考,有困惑,市政协委员们来,可以‘解剖麻雀’,也可以为闵行多谋良策。”
实地调研与三次修改提案

1月5日,新年上班第二天,实地调研在闵行区园美路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如期开展。探访基地,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后,委员们还同区科委、南滨江科创工作负责人等深入交流,区级层面在开展新基建方面有关政策落实不畅、资金获取渠道欠缺等方面的问题让大家深感“不虚此行”,许多想法此后融入提案修改稿中。
1月4日,《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公布,文件中提出,坚持革命性重塑,引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数字城市;创新工作推进机制,科学有序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这与我们提案的初衷十分契合!”委员们马上学习文件,结合文件要求,在提案中补充多领域结合突破核心技术、出台数据应用领域整体发展政策等内容。
1月12日,提案第二稿问世。再经历5天打磨,第三稿即定稿最终形成。
从2020年7月22日“新基建联名提案”微信群正式建群,到2021年1月12日“新基建联名提案”最终定稿,这个微信群热闹了180天。
“有感悟智慧的惊喜,有共同学习的促进,有面红耳赤的畅快,有终得玉成的欣慰,还有提案工作者始终伴随的温暖。‘联名提案’所以能成为品牌。”委员们的思绪回到了这难忘的180天。
责任编辑:张雷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