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评论
  • 收藏
书海涛声|人生的“活法”
姜海涛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1-18 16:22 字号
人活着,总是应该有个活法。虽然每个人的活法因人而异,但是稻盛和夫却写了一本名叫《活法》的书,不,是写了一系列名叫《活法》的书,而且还一印再印,畅销全球多年。
我曾经把这个系列的第一本,也就是最具有普世意义的一本推荐给刚大学毕业新进单位的年轻同事。后来我问他,这本书怎么样,有什么收获吗。年轻同事给我的答案虽然有点让我遗憾,但是却不意外。因为,的确有很多的读者将稻盛和夫的这本书视作纯粹的“心灵鸡汤”。
稻盛和夫,创造了“阿米巴经营法”,日本最年轻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稻盛和夫,这四位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27岁时创办了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即京瓷Kyocera的前身),52岁时创办了第二电信株式会社(原名DDI,现名KDDI)。这两家公司在他的掌管下先后都成为世界500强公司。2010年日本前首相曾三顾茅庐请出78岁的稻盛和夫挽救濒临破产的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在稻盛和夫后来的管理下,日本航空仅用一年时间就起死回生实现盈利。
稻盛和夫几乎一生都在完善、信奉和使用他在书中所介绍的“活法”。在我看来,即使有再多的读者认为稻盛和夫的“活法”是“鸡汤”,我也要好好让这碗“鸡汤”齿颊留香。
稻盛和夫形容我们现在身处“混乱的时代”。当然,这个混乱的时代并不是指动荡和战乱,而是指“思想的迷茫”。现代社会物质愈加丰富,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却不知为何而活,如何去活。稻盛和夫在《活法》一书中告诉了我们“活在当下”的正确打开方式。
人生方程式 = 思维方式 X 热情 X 能力
虽然这条公式十分短小,但却非常精干。它生动解释了一个人在其一生中生活工作取得最终成果的原因。我之所以认为这条公式生动,是因为在这条公式中各个要素之间是乘法关系,而并非是加法;还有就是“思维方式”有“正负”之分。因此,哪怕你才高八斗、哪怕你热情洋溢,人生结果很可能是“躺在机会上找不到”“抱着金碗没饭吃”。福泽谕吉也曾说过类似的话,“思想深远如哲学家,心术高尚正直比元禄武士,加上小俗吏的才干,再添上土百姓的身体,方能成实业界之俊杰。”深远的思想和清廉的心就相当于公式中的“思维方式”,小俗吏的才干相当于“能力”,强健体魄能不懈努力相当于“热情”,这样都可以一一对应。可见,这些大家对人生的理解基本是趋同的。
除了“人生方程式”,我非常热衷推荐这本《活法》,还在于稻盛和夫能从最本质的角度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最复杂的问题。原本“人为什么活着?”就是人类孜孜以求的重要人生问题,稻盛和夫却用简简单单的一条公式、三言两语说明事情的真相。类似的情形在这本书里到处显现,甚至我们经常在新闻里听到的“这是历史遗留”的难解国际问题,在稻盛和夫看来也应该“单纯化”。
当然,很多读者在拿起这本《活法》翻翻目录之后,就会发现稻盛和夫使用了一些佛教词汇。这并不奇怪。日本本身就是一个佛教国家,使用佛教用语习以为常,比如“精进”“当下”等等,而且稻盛和夫本人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其退休后还一度出家修炼。借鉴佛家思想完善个人对生活的理解,是稻盛和夫在撰写《活法》的一个特点,但是这样的字眼其实在全书中并不多见。除了佛家思想,中华的传统文化对稻盛和夫的影响也很大,《活法》一书中很多地方都旁征博引了中华的名家古籍。显然,这些经过世代洗炼的智慧经过稻盛和夫的领悟和提炼成了为后来人引路的明灯。
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语重心长地教导自己子女“先要学会做人”。可是“何为人?”“如何学?”却不在家长告诉孩子的范畴里。为什么?因为“做人是一生的道理”。“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几个人生方程式的要素都会随着我们的一生不断“进化”。依照《活法》,真心希望各位读者早日算出自己人生方程式的最大值。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2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