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姜锋:让数据多跑腿,市民少跑路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12-29 11:26 字号
姜锋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科技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市侨联副主席,徐汇区政协常委。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工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

过去,上海市民需要拿着看病的单据回单位报销;现在,各大医院都开设了平台预约、自助支付;未来,基本医保报销结算等“一次办”……老百姓跑腿的次数越来越少,科技的力量助推“一件事一次办”的落地,姜锋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融入到这一步步的发展中。
从0到1:以技术创新迈开第一步
“我在万达信息的员工编号是238,现在新进来的员工编号都已经到一万多号了,我在万达信息轮岗的部门估计也是最多的了。”姜锋笑着回忆。
1999年,姜锋从中兴通讯来到了万达信息,第一件事就是研发上海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审核计算机管理系统,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大集中的医保费用结算系统,标志着当时全市650万参保市民有了一个快速、便捷的医疗费用结算服务系统,也标志着上海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拉开序幕,医保正式纳入社会化管理的轨道。
“那是一个挑战,当时业内没有可以参考的案例,从零开始是有难度的,但是它事关民生,领导告诉我们这件事办得不好,不仅会影响医保改革,还会被老百姓骂。”姜锋介绍说,系统的构思是将公费医疗回单位报销的模式变成在全市任何一个医院都可以实时结算,加强医疗费用和医保基金的有效监控,满足参保人员自由选择医院、凭卡就医和实时结算的要求,这是上海市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感觉首先是利民,其次是很有前瞻性,所以虽然业务流程和压力都很大,但是我们一群年轻人都干劲十足。”
这套系统的建设除了要克服技术上的难题外,还要加强与市医保局、劳动和社会保障、电信、电力、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大家是协同作战,这一年不仅让姜锋在技术得到了历练,也为他积累了管理、沟通的经验。
2001年1月1日零时整,是上海市医保制度改革划时代的一个时刻,上海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审核计算机管理系统正式开通启用,系统统一结算全市医保费用,连接全市500多家医疗机构及20家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在试点期间,2000年11月23日至12月29日,全市共有72285名职工在489家医院持卡就医,实时结算费用,结算次数达329922次,整个系统运行基本平稳。正式开通后,系统承担了全市每年数千万就诊人次、上亿笔医疗保险费用审核结算的实时运作。
这一年,对姜锋来说也是丰收的一年,此项目获得了2001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他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29岁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
让“智慧”融入到“城市大脑”中
从信息化建设到智慧城市建设,是理念和技术上的更新迭代,在姜锋看来,智慧城市要以新兴技术为驱动,技术既是智慧生活业务的基础保障,又是其创新突破的驱动和支点,医保费用结算系统迈出了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继续发挥大数据优势为民生工程服务,让“智慧”融入到“城市大脑”中。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也对医疗健康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年确实是我在万达信息最难忘、最劳累的一个春节,这样瞬间的压力完全出乎意料,但是也正是万达信息平时在医疗健康、政务管理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让我们有迎难而上的底气。”姜锋言语之间充满了自信。
1月25日,大年初一深夜,姜锋接到上海市卫健委的紧急任务通知:依托已有的“健康云”平台,尽快研发“来沪人员健康动态观察系统”。系统要面向全市,涉及市、区、社区等三级的服务管理体系,不仅要满足公路道口、机场、铁路等不同场景的应用需要,还要涉及不同类型的用户,系统的访问量要承载瞬间峰值并发接近每秒3万人次,采集的数据更要定时和公安、交通、医院、社区等进行交换。
特殊时期要用特殊方法,针对工作人员地域分散的情况,姜锋用远程会议的方式,将千头万绪的防疫工作落实落细,万达信息的员工们也自动放弃春节休假,主动请缨加入,利用“现场+远程”办公等多种方式组建产品、技术、运营队伍,并线奋战,经过昼夜不间断的努力,1月31日,“上海新冠肺炎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精准构筑疫情“防控阻击线”,成功协助上海市防疫指挥部开展重点人群的筛查、排摸和管理。
经过了这场数字化战“疫”,姜锋对智慧城市中的医疗卫生建设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未来如何让大数据做到对疫情研判更精准?”比如把哨点数据的采集前移至发热门诊,当某区域的发热门诊突然增加,在人数上的变化,符合流行病学的表象,系统可以提示发出流行病可能发生的预警,同时对病例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大数据分析,用信息化、大数据的手段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我依然是个技术控”
在万达信息,姜锋完成了从工程师向管理者的转型,历任网络系统部项目经理、系统支持部经理、系统集成事业部副总工程师、社会保障事业部技术总监、系统集成事业部副总经理、系统集成事业部总经理,2014年起担任公司副总裁,2019年成为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在我心中,我依然是个技术控,一个好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很强的技术能力。”
“现在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作为管理者,既要懂技术,更要懂协同。”姜锋举例说,像上海市民现在使用的“随申办”就是将政府的公共服务集成在一个手机软件上,核心是政府大量的业务协同支撑,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这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更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除了政府部门还有很多研发单位,大家力量拧成一股绳,集成在一起创新,做好后,已经推广到成都、海口等全国四十多个城市。
采访中,姜锋三句不离本行,说的都是医疗卫生和医保科技领域的事儿,尤其是智慧城市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愿景,他神采飞扬地说:“看病就医一次性搞定,不需要窗口,在手机上预约,费用自动清算,自付部分关联银行,药品直接送到家,为了便民我们动了不少脑筋,让数据多跑腿,市民少跑路。”这些在技术上需要创新,还涉及到很多部门的协同,比如医院、卫健委、大数据中心、银联等。下一步还要推动电子就医手册,手机上可以看到,全程电子化,方便看病。
他介绍说,万达信息目前拥有2个国家级技术中心与实验室,其中包括国家卫生信息共享技术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将加速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我认为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一个学习的心态,我们所接受的高等教育是教会你学习的能力,毕业只是成长起点的平台,后面要持续创新,还是要靠不断地学习,每天我都要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不断地学习。”姜锋在忙碌之余,依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并拥有2项发明专利,作为主要起草人,他还编写了国家工信部《SJT 11674.1-2017信息技术服务集成实施第1部分:通用要求》等标准文件,撰写了《大型电话咨询中心来电量预测模型和分析》《Orcale Goldengate数据同步机制研究与应用》等多部学术著作。
热爱+担当=赤子之心
对上海、对祖国,姜锋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很少有人知道,他和妻子曾获得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在完成学业后,正值中国高速发展的时期,说起回国的想法,他感觉一切都很自然,“出国留学就是为了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当时国家正处于发展的时候,正是我们报效祖国的最好时机,”他还说服了妻子,两人先后放弃了加拿大身份回国发展,“她比我厉害,在金融业发展很好,被评为沪上金融家和海外金才。”姜锋笑着说。
“加入九三学社也是机缘巧合,因工作原因认识了九三学社黄浦区委副主委刘楷,他一听我还是群众,就动员我加入九三学社,当时对民主党派了解得还不多,一听说成员主要是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就感到找到了组织。”成为社员后,姜锋迅速融入其中,先后参与了九三学社市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和科技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侨联副主席和徐汇区政协常委,在人才政策、营商环境、公共卫生、华侨归侨权益保护等领域建言是他参政议政工作的常态。
在九三学社市委赴贵州省开展合作共建工作中,姜锋为威宁自治县卫计系统干部做题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架构和功能》的专题讲座。
“我经常把自己在工作中的思考通过社市委的平台与其他社员沟通,感觉在思想碰撞中会产生建言的火花。”比如大数据的使用会涉及个人隐私的安全问题,需要更高层面的立法来予以规范,姜锋通过提案和社情民意都进行了多次呼吁。“像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城市管理依然要像绣花一样精细,我们身在其中,理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尽一份‘九三人’的力量。”
责任编辑:管卓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