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海波书房|《文化经济学》:谈文化的经济化、经济的文化化
陈海波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12-18 14:15 字号
最近在看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魏杰院长赠送的《文化经济学》一书。上月在北京开会听他的发言,高瞻远瞩让人印象深刻,而这本书则更全面地从文化的经济化、经济的文化化谈起,对文化经济这一全新形态进行深入系统的阐述与分析。
虽然当前,人们总是热衷于将一切和“互联网+”联系起来,但在我看来,“文化+”或许更该作为一种趋势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亦提出:“要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毋庸置疑,文化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驱动力量,更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当文化流入经济世界的汪洋大海,你我又是否已经做好充足的准备得以扬帆远航?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文化”二字所包括的含义实在太过广泛。谈起文化,我们首先会习惯性的想起风俗、艺术、音乐、文学,其实它们都只是文化组成的微小细胞。魏杰院长在提及文化时,阐述了它们在中国的起源以及我们祖先对此的深刻理解——文为“道”,化为“变”,“文化”表现了天地万物相互影响、时时变化的规律。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似乎可以对文化有一种更宏观的感知。
在人类学的定义中,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因此,今天我们在讨论文化经济的发展趋势时,也离不开分析人们物质与精神需求变化对文化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文化经济之所以在中国呈现一种扩张状态,是因为在中国步入小康社会之后,当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得到满足后,更多的经济需求将产自于精神,而文化经济无疑是提供精神产品的一条通道。
魏杰院长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谈文化经济,其实就是在探讨我们需要的是什么?这对我着实启发很大。对于大众来说,他们的需求和最直接的文化产品、商品息息相关。对于相关企业来说,了解国家的战略需求将直接影响产业前景和市场发展成败。而对于国家来说,尤其是中国在大力强调文化强国和文化复兴的当下,我们在全球语境中无疑需要更大的文化话语权。文化经济越发达,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力就越强,相应的,所获的文化话语权、主导力和支配力也就更高。那么,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人民的文化自信必然会得到根本性提高,文化复兴之路也自然更加通畅。
从事文化产业那么久以来,这些年我做过许多文化对外交流活动、也对当前的文化创意产业不断进行调研与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我愈发感受到当前文化与经济的交叉领域不仅越来越拓展,而且越来越多样化。文化消费作为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然越来越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它在经济领域的延伸从古而有之。是什么让丝绸之路上闪耀出来自东方的璀璨?丝绸、茶叶、瓷器,随着这些商品漂洋过海的,是那时西方对古代中国迷人文化、生活哲学的想象和崇拜。而如今,又有什么能随着一带一路展示当代中国面貌与文化吸引力呢?在文化与经济不断融合发展、文化经济载体有无限可能的今天,我想,能够把握机会的人,自然也能在这一波历史的机遇中有所收获。
《文化经济学》是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历时多年为创建一流研究院而精心打造的奠基之作。作为一部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通过完备的研究框架,从文化经济与文化经济学定义开始,对文化产品与商品、文化企业和文化公共机构、市场与产业、文化资本、以及文化政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详细分析。它既适合于相关智库使用、也适合相关教学、更适合从事文化经济及相关活动的人们使用。相信读过这本书后,对于“从经济看文化”,到“从文化看经济”将有巨大的思路开拓与启发,在此,诚意推荐。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