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 评论
  • 收藏
安琦:红色景点建设方法的逻辑思考
安琦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11-24 16:43 字号
近日,笔者参加上海市政协的年末委员视察活动,作为“本市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品牌建设情况专题”的活动之一,瞻仰了龙华烈士陵园。在瞻仰过程,有两个环节记忆深刻。一是看到陈列柜里陈列的大量当年英烈们牺牲后留下的铁链、脚铐、血衣,二是在球幕放映室观看表现龙华英烈悲壮事迹的舞蹈。这两个环节令人心灵震撼,把参观者自然带入那个腥风血雨的时代场景。想到那些牺牲的年轻生命,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从容赴死,而深受感动。参观结束时,同行的所有政协委员,不仅心情凝重,而且几乎每个人都是眼含泪水。
这次的视察活动经历,也促使笔者思考一个问题:究竟该如何建设红色文化?红色景点的建设究竟应该遵循什么逻辑?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建设目标?
目前,上海正在着力打造文化品牌。早在在2018年就出台了《关于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全面打响上海红色文化品牌、海派文化品牌、江南文化品牌三大重点任务。可以看出,上海在进行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将红色文化品牌建设排在首位,这样的思维定位是十分正确的。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具有红色文化的深厚土壤。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建立,有大量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上海,有很多重要历史人物在上海留下足迹。具有包括一大会址、二大会址、四大会址、龙华烈士陵园等一大批红色文化参观点,是十分宝贵的文化资源。
笔者以为,要建设好上海的红色文化景点,必须要思考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逻辑问题。
一是红色景点建设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毫无疑问,红色景点承载的功能应该是教育和激励后人,而不应该是休闲娱乐,也不应该将旅游经济效益作为考虑的重点。为此,围绕这一功能,在进行规划和建设过程一定要摈弃那种将红色景点打造成休闲娱乐场所的思维方式,应该着力突出教育和激励的内涵,让参观者产生思考和教育作用。
二是红色景点如何建设才能产生教育作用。现在有些红色景点确实想了很多方法进行创新,增加了很多新的元素,有些新增内容很有意义,起到提升教育效果的作用,但有些新增内容感觉很虚,反而淡化了主题,弱化了教育效果。因此,在红色景点的建设过程中,切不可盲目增加新的内容,如若确实需要增加,一定要求真务实,以提升教育效果为根本指导思想。
三是在红色景点建设过程如何遵循教育和人的情感基本规律。按照教育和人的情感基本规律,要让人在参观红色景点时产生思考、激励和教育作用,产生灵魂的震撼,就必须在参观过程能够让其情感进入到红色景点当年的情境之中,因此,景点的建设应该想办法还原历史的真实,只有真实的场景才能让参观者产生情感的冲击,形成真实的教育效果。
围绕上述几点思考,每一个红色景点的建设应该根据景点的特点进行求真务实的规划和建设,从而使其真正发挥教育的功能。比如,龙华烈士陵园,其建设的基本逻辑应该是如何让参观者一走进去就可以感受到当年杀人场的阴森恐怖,看到那些年轻的生命从容面对死亡的场景,看到很多烈士牺牲的位置,看到烈士倒下的那片真实土地,看到没有任何改变的真实原貌,只有这样才可以瞬间把观众的情感带入到那段悲壮的历史中。烈士牺牲的真实场景是最能震撼人心的,参观者自然会想到那些死去的年轻生命,陷入深深的思考和感动。像龙华烈士陵园这样的红色景点,应该达到的参观效果是:每一位参观者应该都是流着眼泪走出来的,对那些牺牲的先烈饱含一份崇敬和感恩,否者就说明这个景点建设的还不够好。
再比如,党的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者一走进去,就应该通过场景的真实呈现,真切感受到当时国家和民族风雨飘摇的状态,感受到那13位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探索者救民族于危亡的崇高理想,想到他们的奋斗和牺牲精神。由此使参观者陷入思考和感动。从一大会址参观后走出来,每个人的表情应该是凝重的,心里是涌动一种震撼和感动的。
红色景点建设的核心在于真实,真实的历史对应真实的场景,才能还原真实的人和事,才能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才能产生思想的跌宕起伏,唯有真实,才能产生真实深刻的教育和激励效果。为此,红色景点的建设过程绝不能形式化,不能过于追求豪华和现代感、不能过于追求规模大,而是要求真务实,突出其真实的核心内容,把红色景点建设方法的逻辑思考清楚,遵循教育的规律和人的基本情感规律,明确追求的教育目标,然后围绕这个逻辑对建设进行规划,对建设效果进行评价和完善。
红色景点建设过程确实要思考清楚建设的逻辑,每一个景点的建设方法固然都应该有独具特色的建设思路,表现形式和表现风格也可以有所创新,但根本的逻辑和追求的目标是不能改变的,否则就会出问题,无法产生教育和激励后人效果。虽然上海的红色文化建设工作做的是很好的,成效也是十分显著的,但还需继续努力。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8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