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民盟上海市委助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从基本建成迈向全面建成
刘友梅/政协头条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11-17 10:41 字号
上海自贸区洋山港集装箱码头 资料图
洋山港的开工建设,与民盟上海市委1999年在全国政协全会上所提交的“加快洋山深水港的定位与建设,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早日形成”提案不无关联。上海深水港工程列入国家项目这一重大决策前,民盟上海市各级组织和专家坚持数年,积极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为国家对大小洋山深水港项目的正确决策,为实现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之一的宏伟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浦东书写了改革开放的传奇。
浦江之东,活力涌动。长江口外,东海之滨,曾经的茫茫沧海,如今却傲然矗立着一个世界级大港——上海洋山深水港。
上海地处江海汇合的要津,凭借发达的航运业,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集装箱运输成为国际航运业的发展主流,远洋运输船舶越来越大型化。洋山深水港建成之前,上海港虽已位列世界第三大港,但它的水深条件极为有限:长江口航道平均水深10米,黄浦江航道的水深更是只有7米。
也就是说,装载5000个标箱的大型集装箱船舶一般无法驶入市内。超大型船舶则必须在长江口外锚地卸载、分载,化大为小、化整为零,才能分批进港。有的船舶,必须在海上苦等24小时、4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等候潮水上涨,或等候码头腾出泊位后,才能驶入长江、吴淞口。离港船舶也是如此,由于黄浦江水路繁忙,每当有大型集装箱船完成装船调头驶往下游准备出海时,水上交通管理部门必须暂停江上其他船只通行。缺乏深水港,已成为当时上海港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在经历了一场浩大的“造陆运动”之后,2005年12月10日,伴随着举世瞩目的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竣工开港,一场现代版的“精卫填海”神话就此诞生。洋山港的开工建设,使得上海港从“江河时代”迈向“海洋时代”。洋山港,犹如入海的一颗明珠,又似迎风的一面征帆,使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这项国家战略得以实现。
这样一个举世瞩目宏伟工程的开工建设,与民盟上海市委1999年在全国政协全会上所提交的“加快洋山深水港的定位与建设,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早日形成”提案不无关联。在上海深水港工程列入国家项目这一重大决策前,民盟上海市各级组织和专家坚持数年,积极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为国家对大小洋山深水港项目的正确决策,为实现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之一的宏伟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早在1992年,原民盟南汇县委首次组织成员赴芦潮港镇考察,并向县政协全会提交了有关芦潮港开发建设的4条建议。之后,连续几年,他们锲而不舍地开展调研,向政协提交了有关开发芦潮港的10余件提案。
民盟上海市委十分重视南汇县基层组织的调研活动。1996年至1997年,时任民盟市委主委张圣坤率盟内专家前后3次前往南汇芦潮港以及大、小洋山岛一带调研,对当地地理、天气、水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都有了进一步了解。洋山海域潮流强劲,泥沙不易落淤,海域海床近百年来基本稳定,而且大、小洋山岛链形成天然屏障,泊稳条件良好。此后,几经论证,工程蓝图渐露峥嵘。
1998年,民盟市委提交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书面发言“加快芦洋深水港的定位与建设,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早日形成”,指出:无论从上海处于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发达城市交汇点的地理位置看,或从上海开埠150年以其经济、贸易、金融发展的历史看,上海应更大地发挥其在区域经济的巨大优势与作用,发挥其在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和“中心”作用。但是,上海要真正成为一个“龙头”和三个中心,就必须建立国际航运中心,因为没有航运中心,就没有贸易中心;没有贸易中心,就没有金融中心;没有这三个中心就没有经济中心。上海作为亚太地区经济发展长廊中最重要的窗口和作为东西方交流的重要纽带,其发展的态势是引人注目的。在未来激烈的航运与贸易竞争中,为保持上海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上海深水大港的定位和建设。之后,又将此篇大会发言作为1999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全会的提案。
2000年10月,民盟市委老领导李国豪提笔给有关方面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李国豪坦诚地表述自己对于在上海设立国际航运中心的看法,并且陈述在大小洋山建设深水港的可行性,恳切希望这项关乎中国未来的工程尽快上马。后来又就此多次建言。李国豪说:“上海一直都是以港兴市的,深水港是上海发展的生命线,现在更是迫在眉睫的事。釜山和高雄都因有了深水港发展很快,我们得抓紧上马啊。”2001年初,开发建设上海深水港项目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2002年,洋山港项目正式开工,打下了东海跨海大桥的第一根桩。
2005年12月10日,伴随着举世瞩目的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竣工开港,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上海从此有了深水港,具备了成为世界一流大港的硬件基础。
2017年底,洋山四期码头开港,洋山深水港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海岛型人工深水港。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自由贸易实验区及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政策利好,洋山港的国际中转比例持续增长,也带动上海港的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箱,稳居世界第一大港。这个数字是全美国所有港口吞吐量之和,也是目前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十分之一。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2019年8月,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标志着临港新片区正式设立。
2020年1月,在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杨德妹委员代表民盟市委作“大胆试,大胆闯,加快洋山自由贸易港建设”大会发言。按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到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迄今,上海在打造智慧、绿色、科技、效率港口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全自动码头正式投运,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里程碑。民盟上海市委认为,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上海应大胆试、大胆闯,探索国际领先、中国特色新片区建设,打造高标准洋山自由贸易港,使之成为新片区建设先行先试切入点、示范引领突破口。
2020年,上海市政协将“临港新片区对外开放”列入课题调研计划。民盟上海市委承接其中的“构建国际竞争力的洋山特殊综保区制度和产业体系”课题,并作为上海民盟今年的一项重点调研课题。5月22日,上海市政协民盟界别委员活动暨市政协“构建国际竞争力的洋山特殊综保区制度和产业体系”课题开题会举行。之后,开展实地调研,8月底形成近3万字的课题调研报告。
课题在分析洋山特殊综保区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标全球领先自由贸易港的基本做法和成功经验,提出洋山特殊综保区发展的建议举措,构建“三高”体系,即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的高水平开放制度体系、内外联动的高质量产业发展体系、基于“信用+科技”的高标准风险监管体系。在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成为全球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同时,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在“再出发”的新征程中,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从“基本建成”迈向“全面建成”的历史新阶段。上海民盟将不懈努力,为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加快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黎凡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