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1932年,宋庆龄为抗战筹建伤兵医院
周小燕/政协头条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10-21 14:54 字号
阅读提示
1932年2月6日,宋庆龄与张乐怡携带慰劳品赴真如前线劳军。2月12日,又亲赴战斗正酣的吴淞前线慰问守土官兵。在翁照垣旅长的陪同下,宋庆龄巡视了前沿阵地,指挥所上空不时有低空飞行的敌机向地面扫射,境况十分危险,宋庆龄毫无畏惧之意,在枪林弹雨中与在场记者谈话,鼓励翁照垣说:“守吴淞立功极伟,而尤望继续奋斗,不使中国有寸土入敌人之手。”
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交通大学有着一段不为大家所熟知的历史。1932年,宋庆龄在交通大学设立国民伤兵医院,救治上海十九路军的伤兵。
1932年,宋庆龄与国民伤兵医院医护人员、伤兵合影。 资料图片
20世纪30年代,宋庆龄有大量的时间是在家乡上海度过的。那时,她刚步入不惑之年,散发着优雅成熟的魅力,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写诗将她比喻为青花瓷,“铮铮鸣劲骨,落落绘灵姿”。宋庆龄去世后,廖承志回顾宋庆龄走过的旅程,认为20世纪30年代是宋庆龄“一生中最突出的一段”。
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袭中国驻军,悍然发动“一·二八”事变。驻守闸北的国民革命第十九路军基于爱国义愤奋起反抗,淞沪抗战由此打响。29日,即淞沪抗战爆发的第2天,宋庆龄与何香凝立即行动起来,向各方募捐。仅30日一天的时间,就收到捐款10万元。30日那天,宋庆龄与何香凝带着满车的慰劳品,前往真如十九路军前线指挥部慰问。那时正是严冬,阵地上飘着雪,她们看到将士们还穿着单衣夹衣,回到上海后,便发起捐制棉衣运动。在宋庆龄的号召下,上海妇女昼夜不停赶制棉衣,5天内就制成了数万件绣有红色“胜”字的丝绵背心和3万多套棉衣。
2月6日,宋庆龄与张乐怡携带慰劳品赴真如前线劳军。12日,又亲赴战斗正酣的吴淞前线慰问守土官兵。在翁照垣旅长的陪同下,宋庆龄巡视了前线阵地,指挥所上空不时有低空飞行的敌机向地面扫射,境况十分危险,宋庆龄毫无畏惧之意,在枪林弹雨中与在场记者谈话,鼓励翁照垣说:“守吴淞立功极伟,而尤望继续奋斗,不使中国有寸土入敌人之手。”
目睹十九路军伤兵的医疗和护理无法得到保障后,宋庆龄、何香凝、杨杏佛等积极奔走,准备在交通大学筹建一个新的能给予伤兵较高水平治疗的伤兵医院,取名“国民伤兵医院”。为何选择交通大学?其一,由于交通大学濒临沪西战区,且有华界与法租界毗邻之地利,方便出入往来。交通大学的前门开在法租界海格路(今华山路),后门则在华界虹桥路。伤兵可以从华界送进医院,医师、护士、设备以及各界人士捐献的慰劳品均能从租界进入医院。其二,时任交通大学校长的黎照寰是孙中山先生生前好友。
2月底,上海红十字会先出面致函交通大学,请予酌拨校舍为伤兵医院。交通大学原本决定将南院小学堂及校内空闲房屋暂作院址。宋庆龄来校察看后,认为小学房屋不适合做疗养场所,她看中的是落成不久的学生宿舍执信西斋。执信西斋落成于1930年3月,为纪念1920年在反桂系军阀战争中英勇就义的朱执信而命名。对此,校长黎照寰欣然应允,同时划出校内的调养室、西宿舍作为男女医生看护用房。
宋庆龄对国民伤兵医院开办经费的筹集,采取的是社会劝募的方式。当时,慷慨解囊的主要有《申报》馆、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以及南京路上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等四大百货公司。负责20世纪30年代的《申报》与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的,是以史量才、黄炎培等为代表的上海地方实力派与城市文化精英。据时人回忆,宋庆龄每次跟史量才见面,一般都由杨杏佛陪同前往。整个淞沪抗战期间,《申报》不仅大量报道十九路军奋勇抗战的英雄事迹,而且还捐献巨款,组织难民收容所,协助筹建伤兵医院。
医务人员的配备,同样得益于宋庆龄的社会声望与人脉。经过紧张的筹备,1932年3月5日,国民伤兵医院在位于徐家汇的交通大学正式成立。医院设施相当齐全,仅床位就有300张,可容五六百人。加上中西名医云集,伤病员得到妥善医治。在此期间,宋庆龄、何香凝、杨杏佛等也时常在执信西斋处理各种事务。4月中旬,伤病医院完成了救护伤员的历史使命,宣告结束。
宋庆龄为上海抗战奔走呼吁感动了国内外爱好和平的人士,埃德加·斯诺将她的行动在美国报纸上作了生动报道,著名苏联作家高尔基也在政府机关报《消息报》上发表了《对孙夫人呼吁的回应》的文章。
责任编辑:谷钦慧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