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推进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课题调研报告
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09-25 10:19 字号
阅读提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提出的“五个重要”要求,根据市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和议政调研计划,由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牵头,于2020年3月至6月开展“聚焦‘五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和功能定位,推进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课题调研。课题组组织各界别委员通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协商,重点围绕一年来临港新片区发展建设情况,对照《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任务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为进一步促进临港新片区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报告认为,自2019年8月20日挂牌以来,临港新片区在时间紧、任务重、基础薄弱的条件下,一年间在政策制度落地、产业功能培育、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成绩显著。
报告认为,推进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发展需要关注四个方面问题:一是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制度落地有待加速;二是培育具有国际化、开放型的产业功能有待加强;三是连接内外的便捷的交通体系建设有待提速;四是国际化、高品质、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有待提速。
报告认为,“五个重要”是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具体要求和着力点。要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以“五个重要”的功能定位为统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加快形成以特殊政策为引领、监管能力为保障、产业功能培育为着力点、城市功能为支撑的临港新片区开发开放新模式,推动临港新片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
5月14日,市政协召开“聚焦‘五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和功能定位,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专题协商会。图为协商会会场 金 松 摄
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又对临港新片区提出“五个重要”的要求,即:努力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调的重要基地、统筹发展在岸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
自2019年8月20日挂牌以来,临港新片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市委书记李强要求的“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状态,按照《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要求,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市前列、作出表率,跑出加速度,彰显新片区建设的力度、热度和显示度,在时间紧、任务重、基础薄弱的条件下,一年间在政策制度落地、产业功能培育、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成绩显著。
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需关注的主要问题
课题组认为,推进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发展需关注四方面问题。
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制度落地有待加速。对标《总体方案》中提出的建设“6+2”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制度体系,临港新片区政策制度对市场主体吸引力还有待提升,市场主体对临港新片区政策制度的总体感受度和满意度较低,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部分含金量高的开放政策制度落地落实有待提速;相关政策落地落实操作性细则有待明确,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进一步调整;洋山特殊综保区政策落地落实协同性有待提升。
培育具有国际化、开放型的产业功能有待加强。临港新片区自挂牌以来,吸引和集聚了一批以国内本土为主的市场主体和功能性机构,然而由于边建设边招商,与“五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和功能定位支撑尚有较大差距。目前,洋山特殊综保区在培育具有国际化、开放型的产业功能以及招引外资外智力度上有待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洋山特殊综保区产业功能单一、经济活跃度低;缺少服务国内企业走出去的专业服务机构以及跨国企业总部;缺少国际化创新创业平台载体。
连接内外的便捷的交通体系建设有待提速。交通问题是临港新片区发展的最大短板之一,是阻碍临港新片区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临港交通问题既要解决“连通”问题,更要解决“便捷”问题。为此,针对“连通”和“便捷”,需关注以下方面:直达虹桥枢纽和浦东机场枢纽的公共交通线路有待建立健全;直达市中心主要交通枢纽的公共交通线路有待建立健全;直通市中心的大运量、快捷化的市域轨道交通有待加快规划建设。
国际化、高品质、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有待提速。“人”是临港新片区发展的核心要素,而“宜业之城”的建设是集聚“人”的关键,是集聚市场主体的关键。建设国际化、高品质的现代城市是提升临港新片区城市能级的重要支撑,是临港新片区营商环境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支撑,也是吸引高端人才和高能级市场主体的重要支撑。目前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人口等资源要素规模亟须明确;国际化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亟须规划建设;具有国际化的城市环境氛围有待营造。
临港新片区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发展的若干建议
“五个重要”是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具体要求和着力点。要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以“五个重要”的功能定位为统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加快形成以特殊政策为引领、监管能力为保障、特殊产业功能培育为着力点、城市功能为支撑的临港新片区开发开放新模式,推动临港新片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努力打造与上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定位相匹配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和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更好发挥增长极和发动机作用。
着力推动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制度创新、落地、实施见效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殊政策制度是临港新片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及“五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支撑。以实现“五个重要”为使命,咬定“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战略定位,强化和聚焦“特殊经济功能”,对标《总体方案》工作任务,着力推动“6+2”含金量高的特殊政策落地,创建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境内关外”政策制度体系,最大限度兑现政策释放改革红利,为临港新片区全方位高水平高层次的开放提供政策制度供给,提升临港新片区国际市场竞争力。
着力推动“6+2”含金量高的特殊政策制度落地。“6+2”政策制度体系是临港新片区开放发展和产业功能培育的“牛鼻子”。针对《总体方案》涉及国家事权37项未落地的政策任务,要集各方资源,协同中央驻沪单位和市相关部门等,高效、精准、全面梳理识别各领域风险点和相应的监管措施,逐一制定开放政策相应的风险防范方案和监管方案,推进相关法律法规调整、修改和制定,积极争取中央部委认同认可、支持,推动37项国家事权政策任务尽早落地,包括税收政策等。
着力推动洋山特殊综保区配套政策协同落地落实。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明确的国家事权通过授权下放到洋山特殊综保区管委会,发挥地方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围绕区内各种“一件事”的改革集成,形成“一网通办”的自贸区版。国家、市区各相关部门要协同推进各项配套政策落地落实。
着力深化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夯实监管基础。一方面,要明确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法律地位,为进一步实现新片区各部门、企业等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提供法律保障与支撑;另一方面,要完善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功能,推动在信息安全下内外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建构起以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的政务服务、安全监管等服务体系。
着力推动已落地政策落实见效,解决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建立完善分工协作、责任明确、事权明晰、公开透明的国家、市、管委会三级管理体制,完善相应法规体系、一体化信息化体系、考核评估体系,着力提升新片区监管能力,推动政策落实落地,让落地政策见效,发挥政策改革红利,提升市场主体感受度和满意度。
推动市级事权“应放尽放”加快落地
充分发挥临港新片区地方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管理层级,推动市级事权“应放尽放”尽早落地,构建和完善市区两级协调机制,推动临港新片区打造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成为制度性交易成本最低的开放标杆。
推动各类人才管理事权下放。为加快集聚国内外各类人才,建议尽早下放市级各类人才管理事权,市级人才管理部门做好总量控制和指导,以临港新片区为主,建立人才管理体制,推动国内外人才集聚。
推动投资贸易管理事权下放。以成立临港新片区市场监管局为契机,推动各类投资贸易管理事权下放,包括企业核名、特殊类企业成立时的各类前置审批等,减少投资贸易管理层级,提升市场主体进入临港新片区的便利性,营造最优的营商环境,最大限度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开放发展。
推动健全临港新片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市、区两级管理协同协调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浦东新区、奉贤区等协同协调机制,形成新片区开发建设合力。保障市级事权“应放尽放”接得住、管得好,更好服务临港新片区开放发展。
加快构建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聚焦特殊经济功能区和“五个重要”的战略目标,从适合市场主体的发展需求入手,创新和细化完善相关政策,并以特殊政策落地为引领,着力培育洋山特殊综保区产业功能。要充分发挥临港新片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制度优势,加快培育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综合产业功能,突出国际竞争力要求,推动临港新片区建设成为集聚海内外开展国际创新、协同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区。
加快推动洋山特殊综保区产业功能培育。要以特殊综保区特殊政策落地为引领,以防范风险为底线,聚焦政策落地堵点痛点,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培育国际中转集拼及相关联重点产业功能,推动洋山特殊综保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园区,成为“五个重要”功能核心区。
加快招引国际创新人才和创业创新团队。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前沿产业,围绕打破“卡脖子”工程,加大对内对外开放,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临港新片区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国际创新引领地和新标杆,努力为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提供“上海方案”。一方面,着力招引全球相关研发机构在临港新片区建立分支研发机构,开展国际协同创新;另一方面,建立国际大学集聚区,推动临港新片区产学研一体化,增强临港创新能力。
加快招引跨国公司总部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服务机构及功能性平台。以特殊开放政策为引领,着力招引跨国公司总部,尤其是招引跨国公司运营总部、结算总部和研发总部,完善总部经济集聚政策,构建全球化招商网络体系,推动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跨国公司总部集聚区,并加大专业服务机构和功能性机构招引力度,提升临港新片区专业服务能力。
加快培育具有国际化的金融贸易功能。加快推进金融政策改革创新,推动临港新片区建设成为统筹发展在岸金融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推动新片区成为我国金融市场深度融入全球化市场的重要载体平台。
加快设立国际招商引资引智的法定机构。借鉴海南自贸港设立“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国际招商引资引智的法定机构做法,以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国际招商引资引智的法定机构,统筹临港新片区国际招商引资引智,开展全球招商引资引智。
着力提升临港新片区的城市功能和城市能级
要着眼于“打造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和“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四大功能”和对新片区“五个重要”的指示要求,注重“大写意”和“工笔画”相结合,抓紧建立健全规划体系,赋予新片区独立城市体系职能,设立招投联动平台,创新投融资方式,加快构建连接内外的、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提升临港新片区城市功能和城市能级,打造国际一流的法治环境,为临港新片区集聚市场主体、开放型产业发展和创新人才提供重要支撑。
抓紧形成以发展规划为统领、空间规划为基础、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为支撑的高起点规划体系。按照2035发展目标,加快研究制定人口、空间和土地规划,明确人口、空间和土地等要素规模,要把综合交通、产业发展、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放在重中之重,注意把握与上海2035、浦东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衔接。
赋予新片区独立城市体系功能。因临港远离中心城区,临港新片区城市职能应独立成体系,以国际水准规划建设多层次、高品质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快推动商业文旅配套设施规划设计,完善多层次、网络化的商业设施,推动人在临港新片区留得下、留得住,增强临港新片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集中攻关临港与市中心的快速交通连接。一方面,在当前便捷、大运量的交通基础设施未建设完成前,加快开通临港新片区与虹桥枢纽、市中心区域交通枢纽以及长三角重点城市的直通公共交通,便利临港新片区商务人员和旅游人员往来交流。另一方面,加快规划建设大运量、快捷的直通市中心的轨道交通,建议规划建设第二条直通市中心的轨道交通线路,提升临港新片区交通区位,提升人员交流的便捷性,增强对人才和市场主体的吸引力。
设立新片区招投联动平台。探索设立新片区招投联动平台,以股权投资方式,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新片区开发建设运营,鼓励支持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同参与临港新片区建设、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以有限的财政资金最大限度撬动国企、民营、外资和金融资源参与临港新片区建设,解决重大优质项目落地前融资瓶颈。
着力营造国际一流的法治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以落实《总体方案》中“参照经济特区管理”部署为目标,加强临港新片区法治建设,建立完善临港新片区“参照经济特区管理”的法治体系,营造国际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让法治成为临港新片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加快对洋山特殊综保区立法。以法律形式明确洋山特殊综保区各项制度安排,以法治保障各项制度创新和政策落地,支撑洋山特殊综保区的产业功能培育。
加快完善临港新片区“参照经济特区管理”法规体系。要按照临港新片区参照经济特区管理要求,在遵循宪法规定和法律、行政法规基本原则前提下,争取中央支持上海根据临港新片区建设实际需要,建立完善临港新片区“参照经济特区管理”的法规体系,对临港新片区经济管理制度进行立法,在临港新片区探索设立金融法治试验区,以法治引领制度创新,以法治保障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推动临港新片区“五个重要”功能培育发展。
加快建立完善国际化、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按照国际一流的自贸区法治环境要求,对接国际通行规则,积极推动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积极引入国际商事海事仲裁、调解等争议解决机构,营造国际一流的法治化环境。
责任编辑:谷钦慧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