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上海市政协常委汪胜洋:在示范区建环淀山湖体育中心
汪胜洋/政协头条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09-22 10:23 字号
根据《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提出的“围绕环淀山湖、元荡、汾湖联合打造马拉松、自行车、水上运动等体育活动品牌,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绿色新动能”的目标,可由上海首先倡议,争取国家体育总局的支持,创建国家环淀山湖体育中心。并以此项目为载体,实现环湖县市发展以体育为载体的绿色生态产业,有序协调体育项目的分工,诸如本市青浦区、江苏吴江市、浙江嘉善市可打造特色体育项目基地,延伸出各具特色的体育休闲、体育观光旅游、体育康复保健、体育教育培训等绿色产业集群。
创建国家环淀山湖体育中心,一方面有利于打造制度创新的新样板。聚焦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产业协同、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等方面,探索跨界地区的分工合作、投入共担、利益共享和行之有效的一体化制度安排与发展新机制,形成引领区域空间结构重塑的新引擎,承担长三角科创与文旅体深度结合的重要功能,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多功能叠加。紧紧围绕服务并支撑环淀山湖协同发展这个总纲,推动各类主体联合打造马拉松、自行车、水上运动等体育活动品牌,提升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产业品质和能级,有利于一体化示范区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资源,有利于促进环淀山湖区域做好“转变发展方式、融入一体化示范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3篇文章。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积极落实《纲要》,以区域绿色发展一体化为出发点。环淀山湖国家体育中心应以开展国内外重大赛事、群众性体育赛事为核心的国际体育产业作为主体功能,并由此衍生出“体育+科技”“体育+健康”“体育+休闲”“体育+教育”等相关产业作为溢出功能,服务环淀山湖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功能多样化、布局区域化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上海作为长三角龙头,应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可争取在青浦环淀山湖区域落地,通过规划调整,首先打造“东方日内瓦洛桑”水上体育基地,并以此为突破口,发出创建国家环淀山湖体育中心的倡议,争取国家主管部门的支持,通过体育中心引领环淀山湖区域共同打造以体育为主题的绿色生态产业一体化发展。
青浦先试,构建“两区格局”。积极推动空间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将青浦环淀山湖区域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独一无二的世界级国家体育基地,具体规划分为核心区和拓展区,分步实施,逐步推进。选定核心区范围,打造集聚办公与服务、国际水上体育赛事、群众性体育运动、体育休闲娱乐、体育科教文化、体育健康医疗等功能板块于一体的国际水上体育运动品牌群岛。核心区周边规划拓展区,利用青浦区环淀山湖周边具规模的内湖水面集中连片,作为国际体育产业与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都市型农业等融合发展的高端延伸性项目基地,以此给出人们为何要集聚到淀山湖来的最佳答案。
加速双功能叠加,聚焦“两条主线”。一是通过项目落地,在环淀山湖区域建设起国内外体育赛事和体育体验娱乐观光的绿色生态产业链;二是以高附加值休闲景观农业为主线,构筑基因科技、观光休闲、科普教育、国际贸易等的高附加值农业产业链体系。通过两大功能的叠加,形成对周边长三角区域的供给侧结构优化升级的辐射带动效应。通过创建起产业链、价值链和区域链的三大链条,构筑起青西地区绿色生态产业的新高地。最终在项目的引领下,促进周边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一体化进程将大大加快。
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有效推进实施。鉴于环淀山湖国家体育中心对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必要时应启动部市合作的机制,形成国家级项目、上海管理、青浦实施的工作机制,加强国家相关部委和市委、市政府对项目落地的督导与统筹。加强各部门横向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在开发机制方面,在确保项目落地所在地的农户获得工资性收益的同时,可通过村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的入股收获资产性收益,发挥出双功能叠加所带来的乡村振兴成果。
(作者系上海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民建界别召集人)
责任编辑:张杏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