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打赢经济上的“淮海战役”
徐建平/浦江纵横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09-17 07:31 字号
陈云(1905年6月13日—1995年4月10日),上海青浦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今年是陈云同志诞生115周年,逝世25周年。
开国大典前,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大批城市的解放,陈云清醒地意识到,要把财经工作放在不次于军事或仅次于军事的重要位置上。他向中央建议,我党在忙于“打天下”的同时,要重视如何“坐天下”“治天下”了。开国大典后,陈云成为领导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掌柜”,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和奠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主持中央财经委工作
1949年1月,随着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胜利,在西柏坡的中共五大书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开始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描绘蓝图。此时的中国,长期战乱导致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共产党能不能领导新中国?一些处在观望状态的人认为,共产党能够“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上海有些资本家公开“叫板”:“共产党是军事100分,政治80分,财经打0分。”五大书记急需物色担纲新中国财经工作的“掌柜”,以在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经过反复比选、慎重考虑后,周恩来向毛泽东建议,东北局的陈云同志适合主持新中国财经工作。这一建议基于周恩来对陈云品格、能力、特点、素养等多方面的长期了解。周恩来与陈云相识很早。在北伐战争时期,周恩来在上海组织指挥工人˙武装起义时,商务印书馆的地下党员陈云就积极参与,领导着由近千名积极分子组成的工人纠察队,直接在周恩来的指挥下投入战斗。在第三次武装起义中,周恩来的指挥部就设在商务印书馆的职工医院内。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后,周恩来与陈云在白色恐怖下,坚定信念,不怕牺牲,领导中央特科。他们果断处置了顾顺章、向忠发先后叛变投敌等重大突发事件,使党组织化险为夷。而后周恩来和陈云又先后来到江西中央苏区再次共事,一起参加红军长征,共同参加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投下重要的一票。抗日战争时期,两人又都在延安工作,周恩来对陈云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以及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期间,在党建和财经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都十分清楚。因此,让陈云领导新中国的财经工作,周恩来很早就考虑到了。1948年5月,周恩来就电告东北局:陈云主要工作目前应主持东北的、在将来则是全国的工业建设。
延安整风时期的陈云
毛泽东认识陈云比周恩来要晚些,但从遵义会议开始,他对陈云就已有了较深的印象,在那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陈云是自己的有力支持者之一。为了向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决定让陈云离开长征队伍,秘密回上海重新组建白区党组织,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陈云不辱使命,取得毛泽东的信任。延安时期,陈云兼任西北财经办副主任,搞活边区经济做出巨大贡献。东北解放战争时期,陈云任东北财经委主任,迅速恢复经济,创造接管沈阳的经验。陈云在经济工作中的突出成就和非凡才能得到毛泽东的赏识。周恩来的建议提出后,得到了毛泽东和党中央的肯定。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到北平后,周恩来连发四电,催陈云早日来北平主持中央财经工作。陈云在处理完东北经济计划报批实施后,于1949年5月14日抵达北平。经过两个月紧张筹备,7月12日,陈云担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主持召开成立会议。10月19日,陈云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成为领导新中国财经工作“掌柜”。
二、打赢经济战线上的“淮海战役”
陈云领导全国财经工作后,从调查研究着手,集中精力抓了稳定物价、统一财经这两件带全局性的大事,取得一次又一次经济“战役”的胜利。“银元之战”和“粮棉之战”就是初战。
上海解放后,人民币进不了流通领域。上海的投机资本家利用居民保存钞票不如保存实物的心理,任意抬高银元对人民币的比价,在短短五天内,银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从1∶100,上升到1∶1800。一时间,“银牛”横行,商家纷纷用银元标价,拒收人民币。为了稳定市场,上海市人民政府不得不抛售10万银元,被投机势力悉数吃进,未能起到作用。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是旧中国帝国主义、官僚资本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民族资本的重要基地。上海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全国有着极大的影响。接到华东财委的报告后,陈云明确指示,要严厉打击银元投机活动,命令禁止金条、银元、外币在市场上流通,由人民银行挂牌收兑;铁路交通事业,包括市政公用事业和税收一律收人民币,通过报纸、电台规劝不法资本家立即停止投机活动。在规劝无效的情况下,军管会对投机分子操纵银元市场的大本营上海证券大楼实行封锁,一夜之间抓了200多个银元贩子。猖狂的银元风波即被平息,人民币站稳了脚跟。
“银元之战”取得胜利后,陈云又指挥了“粮棉之战”。上海投机资本家的活动很快从金融领域转向商品流动领域。以米价带头,棉纱跟进,带动物价全面上涨。随之,上海工商界面临原料缺乏、资金短缺、企业亏损、劳资双方关系紧张等一系列严重困难,停工歇业的工厂占20%多,潜伏在上海的国民党特务伺机破坏。7月17日,陈云率领中财委前往上海,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召集华东、华北、华中、东北、西北财经委主任开会,研究解决上海和全国的财经问题。陈云主张一方面从东北、华中、华东三个地区调粮到上海;另一方面,各地一定要开放粮运,让它自由流通,以维持上海的供应。对纱厂所需棉花,陈云认为可通过调集存棉,组织收购新棉来解决。同时要重视运输问题。上海财经会议明确了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观察与思考财政经济问题,着眼于通过恢复和发展生产来解决财政经济问题的指导思想,考虑了财经工作的统一领导问题。挫败了不法资本家对“粮棉煤”的囤积居奇,平抑了物价。财经会议对解决上海的物资供应和全国的财经困难起到重要作用。1949年5月至1950年2月,全国相继出现四次大规模的物价上涨。陈云主政中财委,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步骤地注入公私商业资本、推动人民币下乡。通过收购农副土特产品,向农村投放货币,增加农民对工业品的购买力,发行公债,在城市抓紧税收,精简节约,通过恢复和发展生产来解决财政经济问题。同时,统一了全国的财经管理,建立相配套的国家为主导的财政、金融、贸易、海关等方面财经制度,实现了国家政权对整个社会经济的主导和调控,全国的经济很快得到好转。对此,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三、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开创者奠基人
开国大典后,陈云又领导了调整工商业、实施粮棉油的统购统销、主持起草“一五计划”,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后,不法资本家的投机活动得到遏制,粮食、棉花等重要消费品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私营工商业商品滞销,资金周转不灵,营业亏损,关店歇业增多,失业增加。为解决新出现的问题,陈云经过分析后提出,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要给予帮助,让他们“面向人民”。同时,也要调整公有企业的布局和结构。1950年5月,陈云领导中财委大刀阔斧地调整工商业,主要是调整公私关系和调整税收,确定的基本原则是,按照《共同纲领》办事,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几个月后,各地市场的经济情况发生显著变化,开业增多,歇业减少,市场日趋活跃。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陈云领导中财委又确定了全面恢复和重点建设相结合的方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陈云在大会上作报告
1951年,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陈云从1951年2月起任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1954年2月又兼任中央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工作小组组长,同周恩来一起成功地主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和实施。为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陈云提出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制定经济计划必须做好财政收支、银行信贷、物资供需和外汇收支的综合平衡等主张。“一五”计划为新中国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全国粮棉油等主要农副产品严重紧缺,供求矛盾尖锐。陈云经过调查研究,列出并比较八种方案,权衡利弊后,向中央提出实施统购统销的建议。这一重大决策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和市场物价的稳定,加强了国营经济与农民的联系,促使农民走上合作化的道路,也带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开国大典前后,陈云主政中财委,在十分复杂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他高超的谋略和干练、坚毅、细致踏实的作风,赢得了全党信服和人民群众称赞,展示了共产党“坐天下”和“治天下”的能力。应对纱厂所需棉花,陈云认为可通过调集存棉,组织收购新棉来解决。同时要重视运输问题。上海财经会议明确了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观察与思考财政经济问题,着眼于通过恢复和发展生产来解决财政经济问题的指导思想,考虑了财经工作的统一领导问题。挫败了不法资本家对“粮棉煤”的囤积居奇,平抑了物价。财经会议对解决上海的物资供应和全国的财经困难起到重要作用。1949年5月至1950年2月,全国相继出现四次大规模的物价上涨。陈云主政中财委,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步骤地注入公私商业资本、推动人民币下乡。通过收购农副土特产品,向农村投放货币,增加农民对工业品的购买力,发行公债,在城市抓紧税收,精简节约,通过恢复和发展生产来解决财政经济问题。同时,统一了全国的财经管理,建立相配套的国家为主导的财政、金融、贸易、海关等方面财经制度,实现了国家政权对整个社会经济的主导和调控,全国的经济很快得到好转。对此,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责任编辑:张杏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