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 评论
  • 收藏
各民主党派等为沪建言:更好聚集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政协头条讯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07-03 11:05 字号
6月29日,中共上海市委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会上,民革市委主委高小玫、民盟市委主委陈群、民建市委主委周汉民、农工党市委主委蔡威、致公党市委主委张恩迪、九三学社市委主委钱锋、台盟市委主委李碧影、市工商联主席寿子琪、民进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无党派人士代表胡光先后发言,就强化“四大功能”的环境营造、人才吸纳、重大举措等积极建言献策。
高小玫:试点长三角地区保税巡展
要为创新研发创造更加宽容、便利的政策环境。作为制度创新和改革“试验田”,上海对制度政策创新的要求尤为迫切。如,针对以新药研发为主的上海生物医药创新产业,上海须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为创新药物的评审提供便利;作为国内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数量最多的城市,上海要兑现试验区的制度优势,争取研发用品进出境管理自主权,提高通关便利化。
要争取进博会实现保税巡展,推进长三角地区高水平开放。为顺应进博会开放功能的要求,放大溢出效应,在技术能力已有条件满足监管要求的当下,建议争取海关总署同意批准长三角试点保税巡展海关监管一体化,主动协调上海海关与长三角其他关区,建立协作机制,试点长三角地区保税巡展,以此测试长三角通关一体化的改革措施压力,展现长三角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示范意义。
陈群:打造更多功能型创新平台
要强化基础研究,注重青年科研人才的引进培养,抓住疫情和国际环境恶化的影响背景下海外人才“回流”机遇,充分发挥上海的特殊吸引力,广泛吸引、延揽全球人才。建立适应科研发展规律的薪酬与评价体系,完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普遍采用年薪制等与国际接轨的分配机制。
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体制机制方面探索创新,尽快建立我国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战略优势。完善国家实验室协同创新机制,打造更多功能型创新平台。改革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制度,对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继续松绑。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科创企业的支持、培育力度,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在本市做大做强,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贡献度。
周汉民:创建“知识产权示范区”
目前,上海临港新片区顶尖科学家社区建设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效。建议,在顶尖科学家社区建设中所有涉及跨国知识产权的环节,应增加透明度与合规性审查,把该项目主动打造成国际级的知识产权保护标杆工程,公开宣示该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原则,主动把这一社区打造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加强“顶尖科学家社区”的“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的形象宣传,争取主动。
目前,上海在科技领域的投资和基金项目存在非硬件不碰的情况和误区,把“硬科技”片面理解为“硬件科技”而不是“核心科技”。从现实情况看,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甚至教学、实验等基础软件,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发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必须要花大力气攻关、解决。为此建议,在科创政策实施环节要关注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基础软件,继续保持对软件行业发展的支持。
蔡威:制定重点产业链战略布局
要在研究和分析上海目前产业链优劣势的基础上,选择和确定未来能够形成控制力的产业链,制定重点产业的产业链战略布局,保障和促进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应切实把保护知识产权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全力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议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机制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综合能力;加强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组建由金融机构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交易机构。
针对因疫情冲击暴露的产业链短板,应立足上海优势,布局培育高端产业,夯实高端产业基础,提升风险应对能力。特别是加快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的建设和全产业链布局,加强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独立技术支撑,制定分阶段“卡脖子”技术突破的实施方案,鼓励多种形式的合作研发,加大科技基金对关键环节独立技术的支持力度。
张恩迪:布局世界级大科学设施群
上海市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在数量、投资力度、技术标准、规划和影响力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建议加快大科学设施的工程管理和技术攻关力度,推动进一步提升技术指标和综合性能,加快建立大科学设施群开放共享机制,适当预留一部分设施使用时间,吸引重点研究领域的全球顶尖科研团队来沪开展研究,鼓励大科学设施运行管理团队与国外同领域主要实验室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网络化协同工作平台,强化大科学中心重大成果孵化和转移转化,加大支持转化前期投入力度。在上海光源、蛋白质中心等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整合现有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同时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着力打造世界级大科学设施群,加快建设世界领先水平的研发机构,吸引全球科学家来沪开展科学研究。
钱锋:构建“四链”深度融合协同机制
建立产学研用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科技研发组织模式,健全创新机制,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鼓励关键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主导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打通上游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下游工程应用及产业化各环节;创新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发挥上海科技资源高地的母核效应,最大范围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成果辐射功能。
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四链”深度融合的协同机制,释放人工智能的赋能制造业效应,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创建“上海新材料实验室”,为实现相关产业“四链”深度融合奠定基础;联合长三角地区大型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长三角制造业产业链高端化发展。
李碧影:提升自贸新片区通关便利
本市总部功能型机构高度集聚,为打造自贸区新片区在岸和离岸业务联动枢纽提供了天然优势。目前,上海港的货物国际中转集拼比重不到总规模的10%,仍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建议依托在新片区内建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为契机,以建设在岸和离岸货物中转联动枢纽为突破口,在国际中转集拼的监管制度上突破,降低国内与国际货物中转集拼的综合成本,增强其作为国内、国际中转集拼枢纽功能。
建议深化洋山保税港区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制度创新,将纯物流模块的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拓展到加工环节,实现国内货和国际货混合加工操作后再进行国际中转分拨;加快推进新片区的货物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探索新片区进出货物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通关信息的互换,提升新片区与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的通关便利化水平。
寿子琪: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
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要进一步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切实把握规模以上企业、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在配置全球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同时,既要“眼睛向外”,引进外资研发中心;也要“眼睛朝内”,集聚更多民营研发机构,打造民营研发功能集聚区。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大开放理念。在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的同时,更要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路线图,强化产业创新联盟建设,鼓励“大手”(大企业)牵“小手”(小企业)。要积极布局国家实验室,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参与投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
胡卫:编绘重点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
针对本市及长三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要确立科学的产业发展理念。消除狭隘的“高端”误区,突出“链”的完整性,尽快补齐各类基础原料、中间投入品供应上的短板。为此,需要掌握海外市场供应波动趋势,提前做出针对性“补链”预警,并根据技术动态预判谋划好“扩链”策略,从点到面稳步推进高端制造业上游基础性产业的“替代链”建设,着力打造稳定而可控的产业链闭环,构建起能够从容应对国际市场风险的高端产业体系。
以上海为龙头,组建区域产业联盟,编绘重点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引导企业向关键领域上下游分工集聚,补足完整架构,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此,需要打破现有行政管理体制束缚,建立区域内产业协调与补偿机制,减少区域间互“挖”企业的内耗,打通上下游产业游数据共享、商事共治、人才互动和社保互通等方面的堵点。
胡光:构建更开放的司法产品供给机制
随着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市的方略不断深入落实,上海的司法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司法产品的供给明显落后于市场需求,也与强化“四大功能”的建设要求存在差距。具体表现在:法院案多人少,影响审判质量和效率;执行难仍然普遍存在,对司法的财政投入明显不足;多元化纠纷解决机构的覆盖率、专业度和权威性都有待加强。建议:
加强法官人才培养,扩大从优秀资深律师中遴选法官的人数,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局面;采取青年律师法律援助和辅警等制度,解决执行法官人手严重不足等问题;开放合格的资深专业人士发起设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构,如专业化的仲裁机构和调解机构,提高这些机构的覆盖率、专业度和权威性。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4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