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海波随笔|走进“中国长征文化第一馆”
陈海波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06-29 11:35 字号
上周末因为疫情后的第一讲出差去遵义,借此机会也再次前往遵义会议会址参观。早年第一次去时,遵义会议会址还是单独的一处参观点,而今通过2013年的改扩建工程,遵义会议会址等十一个纪念场馆已共同组成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遵义会议纪念馆。
201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之际,扩建后的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这座贵州省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不管是从讲述历史本身、展览陈列格局、还是从打造红色文旅经典地标体系化建设上来看都有很强的参考性。而今,随着博物馆体系不断延伸,景区功能不断完善,称其是“中国长征文化第一馆”实至名归。
遵义会议纪念馆位于遵义老城区,会议会址其本身的历史重要性已毋庸置疑。毛泽东手书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高悬于会址的大门正中。在这栋幢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两层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建筑里,召开了被视为中国革命史上转折点的“遵义会议”,而今会议室内的陈设还基本保留了当年开会时的原貌。
遵义会议新陈列馆西邻遵义会议会址,其建筑外观采用灰白红的经典三色搭配,小青瓦坡面顶、圆拱形柱廊等遵义会议会址及周边建筑元素的运用,使新陈列馆与周边环境风格一致,和谐统一,尤其与会议会址相辅相成,古朴典雅之外,更显庄严肃穆大气。
陈列馆内,遵义会议20位参加者的铜像雕塑以一种继往开来、前途广阔、走向胜利的视觉空间围拢在一起,形成主次分明、前后呼应、左右贯通的空间氛围,简洁有力。
两层展厅内的展陈内容丰富,以红军长征为主轴线,以编年带专题,用气势宏伟的场景全面系统、生动详实地展现遵义会议伟大转折历史意义和红军长征、遵义会议、转战贵州的重大历史史实。
前言、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转战贵州出奇制胜、勇往直前走向胜利、遵义会议精神永存等七大章节重点突出遵义会议的鲜明主题及红军长征转战贵州的光辉史迹。馆内的原创大型景观艺术、雕塑、油画等作品也颇为值得一看,它们既是具有原创性和首创性的当代艺术佳作,又从空间上联动了整个展览的动线。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和技术的同时,陈列馆广泛征集文物、图片,采用油画、雕塑、展板、影像等多种形式,运用三维等身幻影成像、多媒体半景画、电子触摸书籍等先进展陈技术手段进行展示,有效丰富了展示手段,大大增强了展览的吸引力、震撼力和感染力。馆内还设置了观众互动区,参观完毕的游客可以在互动区电子留言,电子查阅馆藏资料,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服务与微信平台拍照留影和了解遵义会议纪念馆的最新咨询。而近期,陈列馆又推出了结合5G+VR应用身临其境的游览模式。
身在老城区,停车问题一向是许多红色文化场馆在面对游客时的难题,而遵义会议纪念馆3800多平方米的地下空间的扩容为此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案。同时通过步行道建设和环境整治,整个纪念馆范围内的布局和体系建设在拓展空间、提升展陈展示水平之外,对延伸整个遵义会议纪念体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社会功用上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当下,国家大力推动传承红色文化,遵义会议纪念馆通过以文化带动旅游产业、以旅游产业助推红色文化打造的经验无疑是一份极佳的样板参考。当然,在纪念品的开发上,红色文化文创产品目前产品总体结构还略显单调,设计也普遍缺乏创意,相关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还需多多调研市场、开发创新,让红色资源真正活起来。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