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上海市政协召开专题会议,来自民盟的政协委员踊跃发言
民盟上海市委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01-20 12:29 字号
1月17日下午,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专题会议,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别与各界政协委员围绕全市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协商讨论。盟员政协委员们踊跃发言,就热点议题建言献策。

在“着眼‘五个坚持’,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专题会议上,市政协常委、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马驰率先发言。他说,加强城市现代化综合治理能力建设,建立现代化交通管制体系,引领居民出行方式的调整,要解决路权的合理分配,给非机动车提供一部分路权。他建议在上海“十四五”规划当中加一条行有通衢,从社会治理战略重新考虑路权合理分配;从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高度完善地方法规,理顺交通系统中各类型的决策;从政策导向上对长期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市民给予一定鼓励和补贴;从推广绿色出行,建立生态文明友好城市出发积极宣传绿色出行,赢得市民对这项事业的尊重和理解。
市政协常委、徐汇创客中心创始人邵楠提出,上海71路公交车站是上海浦西最主要的一条公交线,占用了上海最主要的公交资源——延安路。这条公交线的运营时间是从西向东每天早上4点半到晚上10点半,从东向西是5点半到11点半。他建议,在晚上停运的时候,把这条路资源让给社会。“晚上延安西路高架线在维护,经常出现半夜堵车的情况,希望把71路公交车道在停运期间向社会开放资源。”
在“深入推进三项新的重大任务,放大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专题会议上,市政协委员、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研究员何祖华提到,长三角的科技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这几年确实取得了进展,但长三角科技一体化主要局限于对于现有的科技平台服务一体化,在科技技术的前沿的领域以及核心技术上面一体化的发展,缺乏特大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他建议,打破原有的体制和地域的瓶颈,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在长三角建立科技阵地,将各省市的科创中心和科技园区有机整合;设立长三角科技发展基金;建设长三角人才支撑和合理流动的机制。
在“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生态之城”专题会议上,市政协常委、太平人寿苏州分公司副总经理(挂职)尧金仁提出,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表面上看起来是对立的关系,实际上犹如车之两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者关系的协调发展,应与上海的发展定位和产业结构相适应,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市群格局等,同时也需要相应的长效机制提供保障。
市政协常委、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柏国强,分析了实体经济、环保企业、金融机构等三类市场主体,在污染防治和绿色发展方面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对此,他提出要打好几个组合拳:一是大力推动第三方污染治理,解决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的绿色发展问题;二是要大力推行绿色供应链,以一家企业带动百家企业;三是要发展绿色金融。
市政协常委、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安琦表示,建设“美丽生态之城”,最终的目标是要让百姓对这个城市有信心、有愉悦感、有归属感,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他以垃圾分类和乡村建设为例,提出实现长久的、可持续的垃圾分类,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提高市民的素质,养成一种生活习惯,让大家生活愉快;乡村建设也要和城市建设分开进行,要尊重它的历史,不能照搬城市建设的模式。
市政协委员、市绿化市容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杨文悦说,上海要实现“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绝不可能“单打独斗”,必须通过长三角区域环保联动,加强联动执法来实现。她通过调研发现,区域内的行政执法协作存在调查取证难、执法监管难、行政协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她建议,一要证据互认,二要建立资源数据共享机制,三要开展联合惩戒,四要加强人员培训和信息交流,五要建立生态环境协调管理机构。
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俊提出,建设美丽生态之城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保障。对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落实中央的要求和规划纲要的要求,上海要发挥龙头和带头作用,把工作协同机制推进起来;二是借鉴宣传垃圾分类的经验,为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梳理政策,形成集成优势,优化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黎凡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