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草根委员|脚步近了,心才不会远
江淮时报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19-12-16 19:34 字号
七十载沧桑砥砺,七十年春华秋实。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70华诞之际,身为80后的“草根”委员,在深感无比光荣自豪的同时,心里装着更多的是为民发声、为国献策、为党建言的责任。
作为新时代基层政协委员,为了能更好的替百姓发声,我努力让自己的每一篇提案、每一则社情民意都发之于乡间泥土。
和农户一起去高山采野茶,体验茶农生活。
三年间,我先后撰写提案6篇、社情民意80余篇,其中,让我最难忘怀是撰写提案——《搭乘“互联网”快车助力山区农产品“出山”》的经历。
黄山区生态资源优越,以盛产茶叶闻名于世,其中以太平猴魁和黄山毛峰最为著名。全区优质茶园6.8万亩,茶农6万余人。近年来,部分偏远乡村出现茶价低迷、茶叶滞销的现象,影响了茶农生产积极性。
在了解这一问题后,我们民盟界别利用业余时间广泛走访全区主要产茶的8个乡镇30余个村,深入茶山、农户,了解茶叶生产销售情况。
茶季是忙碌而辛苦的。茶农一般凌晨4点钟就打着电筒上山,每天要连续采摘十几个小时,直到暮色四合才背着茶叶下山回家。
采茶苦,做茶亦辛苦,而且技术含量高,晾摊、锅炒、揉捻、烘干……一系列工序,火候得掌握好,手法得用好。一般农户做茶基本要持续5个多小时,而茶叶量大的要做到凌晨或通宵。休息不了几个小时,又要赶着去卖茶。
茶农实在不易,最让我牵挂的是萍姐。她今年54岁,一个人生活,住在黄山区最偏远的村——清溪村。这里距离县城60余公里,四面环山,交通闭塞,每天只有一趟早出晚归的班车连通县城。
因早间年的“拆乡并镇”,清溪村由乡变村,随后,银行、粮站、茶站等单位陆续被迁走,茶农们的生活渐不方便。特别是,茶站没了,卖茶成为茶农们最闹心的事。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里的黄山毛峰不论从品质、看相、味道来说都是非常好的,但因地处深山,山高路远,道路崎岖,又缺少宣传,很少有外地商贩进去收购茶叶,本村的小茶贩只有3家,收购数量有限,导致茶价低、茶叶难买。
茶叶一天一个价,为了能卖个好价,很多茶农晚上作完茶叶就直接去卖茶,或到本地小贩家,或骑摩托车去镇上卖茶,疲劳驾驶也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多发。
每日凌晨2点,茶贩家门口早排起了长长的卖茶队伍。
萍姐缺少帮手,等她做好茶叶再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卖茶时,基本都已收购结束了。这就意味着她需背着茶叶步行40余里山路,去镇上去卖茶,而且只能以第二日的价格出售了。
一整天跟着萍姐体验了采茶制茶卖茶,真切地感受到深山茶农的心酸。这对于我来说只是一天的体验,而对萍姐来说却是整个茶季的日常,每年的日常。
“心忧炭贱愿天寒。”眼前绵延不绝的大山,成了茶农卖茶的拦路虎,如何打开山区农产品销售?如何让深山茶农的辛劳有所回报?我陷入深深的思索。
于是,就如何畅通农产品销售开展调研,民盟界别的委员们先后走访了区内新丰、新华、永丰、乌石、谭家桥等多个乡镇,充分了解农产品销售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同时,赴巢湖三瓜公社等地考察学习。
通过广泛调研和深入思考,精心撰写提案《搭乘“互联网”快车助力山区农产品“出山”》,提出依托黄山区“一体四中心”建设探索山区电商发展模式,让山里农产品插上“网络”翅膀,乘上“电商”快车,助推农产品走出大山。
茶农的手。
此提案在区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作大会发言,引起很大反响,并被作为2019年重点提案,加强督办落实。
黄山区整合资源,鼓励产业特色鲜明、服务支撑完备、基础设施健全乡镇(村)创建省级电商示范镇、示范村,对年网销额超1000万元的电商企业和年网销额超100万元电商品牌给予企业奖励。并建成区级物流中心1个,乡镇物流站13个,村级服务点77个,农村物流网络节点覆盖率100%。
今年以来,全区上行快递件80余万件,全区电商销售额在全市名列前茅。
看着自己的提案在助推山区农产品的销售上出来一点力,内心感到由衷的喜悦。
全国政协主席汪洋说:“政协没有名誉委员,只有责任委员。”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信任,我愿做一束微光,照亮所有需要的地方。
“脚步近了心才不会远。”离群众近点、离泥土近点,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人关心起,用一双慧眼发现生活中的所有疾与苦,用一颗热心肠对待生活中的所有人和事。
我相信千千万万位政协委员的热心肠必将汇聚出巨大的中国能量。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