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海波随笔|进博会之旅:3小时环游世界
陈海波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19-11-09 12:47 字号
进博会开幕至今,已经二次参加市政协前往国家会展中心的参观调研,即便如此,想要仔细逛完这整个偌大的展会,仍是不够时间。不过,倘若你想要在3个小时里来一趟快速的“环球之旅”,综合性的体验各国特色、创新制造、风土人情,这绝对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下常流行这样说。“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进博会则代表中国对世界发出了真诚相邀。正如习总书记在11月4日进博会欢迎晚宴上的致辞中所讲到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迎的是五洲客,计的是天下利,顺应的是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进“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爆棚的人气扑面而来,170余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世界500强中的一半以上都在这里汇集。不管是飞机汽车的大件、还是食品衣物等小件,到处都能见到人们热闹非凡、无比火热的交流。
一步一景之外,耳边更是几步切换语种的奇妙体验。前一刻我还在“法国”品红酒,下一刻我已走进非洲拉美地区的经贸洽谈会。
“在中国,为中国”,一家美国企业在自己的电子屏下打出了这样格外鲜艳又显眼的字句。这或许只是一句讨巧的口号,但毋庸置疑的是,对当今世界而言,“中国”二字意义非凡。
“从历史的长镜头来看,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中国将张开双臂,为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实现共同发展。”习总书记在这次进博会的开幕式上如是说道。是的,从主动扩大进口到对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极力倡导,从进一步自主降低关税水平、努力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从而为构建开放型的世界经济所助力,中国,正在以大家风范,积极主动行大国之责,凝世界之心,做聚世界之力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飞速发展闪耀全球。积极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以及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都在不断激发和吸引世界各国加强往来的热情。在这里,每一个产品、每一份创意、每一种服务甚至每一点奇思妙想都有可能燃起燎原之火。机会渗透在每一处,而要把这份机会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一番金句的背后,是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当代诠释,是“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姿态和大格局。
进博会,可以被称作为全球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为世界客商提供了与中国市场零距离接触的绝佳机会,也为中国携手世界发展提供平台。“这不是一般性的会展,而是我们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早在第一届进博会开始前、在2018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总书记就指出了搭建这一平台的重要性。
随着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如今不同国籍、相隔千万里的人们早都已经获得了更多且更便捷了解彼此的机会。从文化、生活习惯的差异到商品的多样性,从地质地理特色到产品的独特性,在不断的你来我往中,全人类的资源配置在贸易这条通道中不断“进化”。这不仅是人类智慧的展现,更是由合作精神所绽放出的美丽花朵,它既能创造出人们生活更多元化的丰硕果实,更将作用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实现。
而这一创举,发生在上海,并且其影响力正在渗入许多我们已看到和未想到的一个个细分领域。在进博会促进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道路上,上海正积极响应进一步开放的要求,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已然开始升温。但进博会对于上海而言,除了是向世界展示城市能力的机会,更是展现城市文化魅力、培养世界级粉丝的重要机会。而在如何助力进博会的热度、再次提升上海的温度、发挥上海城市文化的吸引力,用上海城市的文化灵魂去促进和服务深入交流,从而携手交到更多真心朋友,还有许多值得思考。
一年、两年、三年,以及以后的很多年,进博会的开展会为上海、为中国、为世界带来什么?我想,那一定是瞩目全球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年年办下去,而且会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对此,我深信不疑,满怀期待!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