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评论
  • 收藏
海波调研|迫在眉睫的老字号“曹素功”
陈海波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19-10-21 18:34 字号
我相信你一定听过或使用过曹素功,如今这一350余年的老字号正面临窘境。为了了解更多情况,10月16日,我们几位政协委员展开专项调研,从参观上海笔墨博物馆到上海墨厂生产基地,大家都感慨万千。制作一块半巴掌大小的墨锭要费多少时间心力?守护一家老字号又需要多少人的努力?那些为此默默艰苦耕耘着的非遗人,着实值得我们为他们点赞、为他们呐喊助威!
从康熙6年(1667年)创立至今,曹素功品牌延绵352年,子孙相传,历经十几代。咸丰年间,其九世孙携带墨具,经苏州,最终定居上海。彼时,上海万商云集,文化与工商业发达。在这样的环境中,曹氏子孙秉承祖上的制墨配方和经营特点,又从职工中选拔谙熟经营之道的经理人才,努力开拓,墨肆逐渐扩大,跻身于上海文房四宝名店之列,走进千家万户。一转眼,曹素功与上海结缘也已150多年,更与这个城市珍贵的文化记忆深深交叠在一起。
此次困境,并非“曹素功”第一次面临危机,352年间 ,曹素功经历过数度大起大落。而在千禧年后,其也曾面临过一次长达数年的困境,人才流失、严重亏损、占有率严重萎缩,好在最终在政府及时有效的支持下,以及积极调整体制、开拓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等种种举措的不懈努力下,品牌终于迎来了妙笔生花的蓬勃振兴。这其中,“曹素功”的守护者——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公司与其上海墨厂功不可没。
曹素功、周虎臣都是中华老字号,除了曹素功,创建于康熙33年的周虎臣也是拥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的老品牌。而把拥有300多年历史的上海老周虎臣笔厂和上海墨厂(徽歙曹素功)组成的生产型企业,是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公司在这个时代为国家民族文化品牌扛下的大旗。在团队一批又一批人的艰苦耕耘、传承创新下,这一具有民族魂魄精神的文化品牌不断与时俱进,传承着对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赤子情怀。
2008年,该公司建成了全国第一家以笔墨为主的3A级笔墨博物馆——上海笔墨博物馆,并免费开放。虽然博物馆的场地狭小,螺蛳壳里做道场,但如今其每年可接待5万观众,成为了中小学生科普和社会实践的基地,发挥着示范作用。
而在研究与生产上,更屡有突出成绩,这家目前全国笔墨行业大师最多的企业发挥非遗核心技艺,积极开发新品,如开发毛笔176款、形成四大系列,开发墨锭定制款20套、 恢复老款75套、开发墨汁7款,销量在线上线下皆居全国桂冠。2018年,其全年制墨产量高达181吨。而上海墨厂的所在,也成了上海仅有的两家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之一。
辛勤的守护,逐渐恢复的元气,重拾行业翘楚的荣耀怎么都没有想到会遭遇一纸动迁的命运,更让他们无措的是极低的动迁费——每平米动迁费为该区域民居动迁费的七分之一,这样的数砖头跑路直击上海墨厂生产基地的命门。新的场地若无法着落,人员、生产都将停滞,企业与老字号品牌的前路都将消逝。
曹素功,是上海乃至国家的重要文化品牌之一,是一份无价的文化之宝、品牌之宝,利用好,发展好,对后人都是有意义的事。当前,国家文化战略大发展且市政府对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也提出要求。而350多年的老字号文化品牌却来到了存亡的关键时机,这是需要反思的。
或许,动迁计划已难以挽回。那么,如何化危机为机遇,如何让这样重要的民族品牌在城市发展中延续就需要尽快地找到答案。我想,此时,政府若能够给予大力支持,一定会对促进其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恢复品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相信,这也是展示当前市委、市政府关于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战略的行动力。在此,强烈呼吁社会广泛关注,呼吁政府重视。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2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