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全国政协“加大白色污染防治力度”远程协商会综述
吕巍/人民政协报  
2019-09-13 09:10 字号
9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再次发起大规模应对塑料污染物的国家行动。为助推打好白色污染防治这场硬仗,9月12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加大白色污染防治力度”远程协商会,分设河南、河北、吉林、海南四个分会场,五地政协委员与相关部委负责同志远程协商,为防治白色污染谋对策、开良方。而在此之前,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专门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8月开通的该主题网络议政平台上,200多名政协委员参与了这场有关白色污染的大讨论。
我国是全球塑料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塑料制品的用途越来越广,用量越来越大,涉及面越来越宽。老百姓在享受塑料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产生的塑料废物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
虽然早在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但十余年来,“限塑令”所发挥的效应却十分有限。至2016年,我国商场超市的塑料购物袋年用量已经达到50万吨。农村地膜污染日益严重,医疗领域的白色垃圾逐年增长,更令人担忧的是,白色垃圾已经开始污染我们的家园。
“无孔不入”的塑料垃圾
“这是覆盖完地膜的耕地,白茫茫一片;这是覆盖地膜后的庄稼长势,绿油油一片;这是收割后的照片,如果回收利用跟不上,废旧地膜就会堆积如山,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身在吉林扶余的全国政协委员、空军航空大学航空作战勤务学院电子侦察教研室教授杨承志通过手机连线给参会人员展示了几张照片,给大家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辽宁省主委胡军也深切感受到了农村地膜污染问题的严重。“为了降低成本,目前应用的地膜多以0.006毫米甚至0.004毫米的超薄地膜为主,回收非常困难,残膜污染十分严重,部分农田连续覆膜长达十余年,残留量高达6千克/亩以上。”他形象地描述了地膜高量残留的现状:“‘过去是耕地之中看地膜,现在是扒开残膜找耕地’,地膜残留阻碍种子或者作物根系生长,对作物苗期生长影响很大。”
“海洋也正在成为塑料废弃物的垃圾场。”站在三亚海边的海南省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松海通过手机连线告诉大家,近期,我国科学家乘坐‘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在南海某海域进行深海科考和探索时,甚至在2000多米的深海海底发现了成堆成片的塑料垃圾。”
河南分会场的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秘书长张广东关注的是医疗机构白色污染问题。“近年来,随着卫生健康事业迅猛发展,医疗领域产生的医疗废弃物总量逐年增长,但医疗废物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全国医卫行业出现了不少触目惊心的白色污染事件。”
除去可以直观的塑料垃圾,形态各异的微塑料也在环境介质中传递蔓延。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分析中心主任、化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景虹在实验室通过手机连线参与协商,“微塑料是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进入人体后对健康有潜在威胁。我国每年产生废弃塑料量约500万吨,随着时间推移,如此规模的废弃塑料经自然老化、风化后势必成为微塑料污染进入各类环境介质中。”
控源基础上的“全链条”管控
面对来势汹汹的白色污染,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很多委员表示,控源是关键。
河北分会场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建议扩大限塑范围,将“限塑令”升级为“禁塑令”,全面禁止生产和销售无法回收的塑料产品。重点监管生产企业,坚决取缔制作不合格塑料袋、农膜的生产和销售黑窝点,杜绝这些不合格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
“应严厉打击不符合标准产品和相关生产、销售、使用行为,特别是要把非标农用地膜作为治理重地,坚决杜绝进入市场、铺进农田。”吉林分会场的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主席江泽林表示。
这一观点得到了杨承志的支持。“没错,要让国家农膜强制性标准‘长上牙’‘带上电’,对于超薄地膜,让不良商家由之前‘偷着生产’‘偷着卖’到‘不敢生产’‘不敢卖’,控住源头。”
在江泽林看来,加强生产和流通环节监管是做好“禁塑”工作的关键环节。他建议各地、各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统一的执法标准,实行全方位、全链条的市场监管。进一步落实地方监管责任,明确执法主体,加强涉事部门协调配合,加大“禁塑”监管执法检查力度。
不用塑料,用什么?
“我国将对非环保塑料袋逐步由限制使用过渡到全面禁止使用。支持企业生产出环保、质优、价格合理的产品,以满足‘限塑’‘禁塑’后的消费需要。”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河北省副主委、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志新在河北分会场的发言引发了委员们对替代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问题的讨论。
“建议国家加大科技投入,突破生物降解地膜在寒区旱区使用的保温保墒、长覆膜寿命的难题,从根本上解决农田白色污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吉林省副主委、松辽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李和跃在吉林分会场表示。
南乐县是河南首个发出“禁塑令”的县区,2018年4月4日以来,全县从单位到市场再到农业生产领域梯次推进,至当年10月1日全面“禁塑”,年减少白色污染50吨以上,探索了“濮阳实践”。在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濮阳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李莉荣看来,南乐县是全国两家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之一,是南乐首行“禁塑”的背景与底气所在。南乐的生物基材料产业规模大、链条全,产品多、技术新,效益优、前景好,但其发展也遇到了瓶颈:产品成本较高,占有市场难;刚性约束小,推广使用难;缺乏行业标准及扶持政策,企业发展难。
“国家应加大对研发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国家层面产业阶段性的财政补贴专项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李莉荣的声音通过手机连线从河南南乐传来。
“各级政府应统筹安排涉农资金,鉴于回收加工企业处理的是农业白色垃圾,建议对回收企业执行工业电价调整为农业电价,减轻企业的负担,确保回收利用企业能正常运转。”杨承志说。
海南分会场的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海南省主委侯茂丰则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支持海南建立国家级生物降解材料制品产品示范基地,探索减免或降低进口环节税,使海南成为全国生物降解原材料或制品进口最便利、最快捷的地方,加快海南廉价适用替代品的供应。
依法管控和宣传教育两手抓
“鉴于我国目前正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进行修改,建议把白色污染防治纳入该法的调整范围,为白色污染防治提供高位阶的法律保障。”在河南分会场的沈开举说。他建议扩大限塑范围,尽快制定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制造环境污染技术标准,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不易降解的薄膜覆盖物和包装物。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通过立法推动实施循环经济并最具成效的国家之一,我国也应该加快建立和完善针对塑料垃圾减量和回收利用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海南省主委、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过建春在海南分会场发言。
康乐认为,防治白色污染,要坚持依法管控和教育引导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消费环节,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绿色消费氛围。树立白色污染治理‘一盘棋’理念,推动白色污染防治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增强群众对白色污染的防范意识,营造健康的生活习惯。”
委员发言,部委回应,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委员与部委的深入协商中逐渐明晰起来。
远程协商会虽然结束了,但委员们对白色污染防治的关切和推动没有完成时。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围绕“加大白色污染防治力度”建言资政、凝聚共识,为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委员们永远在路上。
本文原标题《消灭白色污染 回归绿色生活——全国政协“加大白色污染防治力度”远程协商会综述》
责任编辑:李立峰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