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政协情怀|王剑:珍惜荣誉敬畏身份,不敷衍不懈怠
静安区政协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19-07-25 15:48 字号
经农工党的推荐,我干了数年政协委员,每次履职依旧忐忑紧张,珍惜这份荣誉、敬畏这个身份,学习中履职、在履职中学习,我越来越感觉到政协履职越干越有意思,更有一种情怀始终牵引着我,情怀的背后是委员责任的体现与担当。
我是政协读报员
每天晚饭后我都会打开《人民政协报》、《联合时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浦江纵横》等报刊,时间再晚也要浏览一番,每每看到关于静安政协的报道,由衷地为静安政协感到自豪和骄傲。同时,也会第一时间将这份喜悦分享给政协群里的委员们,秘书长还给我起了名字——读报委员,并给我在政协群里开设了“读报栏”。由于爱读报、勤读报,前些年我还两次给《联合时报》版面出现的错误进行了纠正,为《联合时报》当了一次“啄木鸟”,当时报社还特地刊登寻找我这位热心的读者,表示要感谢。
不仅读报,我还认真地研读政协的每份文件。每年全会前,我都会收到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的意见征求稿,我都能做到热心、用心、专心,认真而不敷衍,帮忙而不添乱。在征求稿座谈会上,我一般不会“失言”,不会“失言”的底气来自我能满勤地参加政协的各项履职活动。有时如果因故错过了履职活动,那我就对这次履职的信息点会及时关注。每年全会上看见自己所提的意见或建议被吸纳到修改后的常委会工作报告,心中就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几乎每天秘书长都会在上午8:00向当天生日的委员发上一段生日祝贺语,365天、一年、两年……一直坚持每天8:00首发“生日祝贺”的秘书长为此付出了辛劳,为的是让委员们在生日当天感受到政协大家庭的温馨。为了让这份温馨延续更长,祝贺更有温度,我会跟帖祝贺,同时还对两位政协诗人也时不时给予点赞,我已习惯把这份“点赞”看成是在静安政协履职的另一门温馨功课。
我是特邀监督员
每年全会闭幕会上都会出一份“大会决议”,修改和听取“大会决议”也是一项必须要做的政协程序性工作。往往是时间紧,要求高,却需要在第一时间提出对大会决议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在听取意见的常委会上,常委们都会一丝不苟,逐字逐句地进行推敲,当然我也会把决议中可能漏掉的字句找出来,建议补上。记得有一次,陈永弟主席在听取各位常委意见后,再一次向我提问:“王剑,你还有什么修改意见吗?”我回答:“没有了”,随后主席风趣地说:“王剑都说没有修改意见了,看来是真的没有可以修改了”。说来惭愧,看来我的“找茬”已经出名了。但优秀市政协委员、陈永弟主席的鼓励,就是我履职的动力和学习的榜样。
政协常委会在听取区纪委通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区“两院”半年工作报告时,会上所通报的文稿,往往是进了会场才能看到,事先可以说没有一点准备。我会结合平时所学的知识,所关注的信息,对区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区“两院”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找出可以提高及建议的部分,如果没有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积累,真的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提出恰如其分的建议和意见。因此我理解,向学习要动力应持之以恒。
在被区法院聘为特邀监督员的五年时间里,从最初监督员不知怎么做,不知怎么监督开始,主动向书本学,向前辈特邀监督员学,不知不觉五年的特邀监督员从“啄木鸟”变成了“报春鸟”,看到了法院工作的艰辛,看到了法官们“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状态。就此,我通过调研撰写了有关“院、庭长重回审判席,缓解案多人少的建议”的社情民意,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每年年末,在法院召开的特邀监督员工作座谈会上,他们会把我认真而负责开展监督的事例写进他们法院工作报告上,让我十分感动。
我是民意宣传员
为民履职是当委员的追求,我在参加北站街道委员社区联络组活动时,发现了这样一位坚守了65年一直只做一件事——修理钢笔的修笔工匠,他叫施天水。
他16岁从浙江绍兴来上海当学徒,从一个学徒工起步,一直干到自己独立开门店从事修笔行业,修理的钢笔数以万计,几乎到了没有修不好的笔。他还深入到学校、部队上门免费修笔,深得学生、解放军战士称赞。我作为该社区联络组的委员,一直在跟踪与关注这位民间修笔工匠。约两年前着手采访这位修笔匠,听他讲修笔趣事,记录为民修笔一段一段有趣的故事。委员来自一线,再到一线中去,是履职必然选择,委员沉到社区中,是拓宽了履职渠道,为推动政协工作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搭建了履职平台。由此想到我有责任把这些鲜活的故事串起来,同时应《新民晚报》之约,我采访施天水的稿件在《新民晚报》——寻找百姓栏目整版面刊出。文章刊出后反响很大,《解放日报》记者也找上我,要我介绍老施的事迹,并协助她的采访任务,老施的修笔故事在《解放日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一整版进行了报导,央视、上视、上海观察等中央、地方媒体先后对这位修笔工匠做了宣传报道。记得《静安报》记者专程前去采访老施,为了让稿件更有现场感,记者让老施对修笔过程一一分解,给这位记者看得一清二楚,记者看明白了,写出的报道更接地气了,活灵活现把一个修笔工匠,介绍给了读者。这篇采访稿当时刊登在《静安报》的头版头条,后来当我遇到分管静安报的宣传部领导时说,谢谢您!他说不用谢,这位优秀的民间工匠的事迹,必须放在头版头条,这正是我们当今社会需要弘扬的一种高尚的正能量。
全国政协汪洋主席在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曾指出:政协要关注群众切身利益,大兴履职为民之风,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无论建言资政还是凝聚共识,都属于务虚的事情,但务虚的目的是为了务实,要把务虚的事做得更有实际意义。我作为一名基层政协委员,当珍惜荣誉、敬畏身份,不敷衍、不懈怠,努力之、奋斗之。
(作者系区政协常委、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一大队大队长、党支部书记)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