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五市一区专家学者建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徐汇区政协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19-07-24 19:21 字号
23日的“长三角五市一区政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暨‘发挥人民政协组织优势,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交流会”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进入全面深化的新阶段,汇集专家学者为助力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建言献策,殷军杰、宋宏、成长春、万宏、徐育雄、程伟六位专家代表结合各自区域特色、地域优势,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为主题进行了充分交流。
殷军杰(宁波
浙江万里学院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助理、办公室主任
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26个城市,1/6的全国人口数量和1/4的全国经济总量,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这里汇集了全球前三大港口中的两个世界大港,研究这两个大港一体化在研究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划设计
对港城空间新格局、海域资源整合核心区、港口功能区划、港口产业空间布局、水域资源整合、集疏运系统一体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主要任务
1.重点业务领域:集装箱一体化;
2.码头互相持股,建立统一运营主体,统一经营运作;
3.按货种建立大宗散货运营中心,按照货种分类更好的发挥舟山江海联运的服务中心,与江苏、上海有关的码头进行合作,实行联动发展,可以考虑建立联合的铁矿石、原油等大宗散货的运营主体,按照货种相互协调,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三、实施方案
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树立全局意识,统筹决策的促进港口一体化。做好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建立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突破行政区域推进运营主体一体化。依法治港管港制定港口的一体化法规。推进港口资本运作一体化,形成利益共同体。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和实现港口信息互联互通的方面,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技术支撑,构建智慧港口技术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两港信息的互联互通。
宋宏(合肥
安徽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以构建高质量发展区域集群为目标,以区域创新一体化为第一动力。未来支撑全球经济的发展它的支撑体系和动力体系都会发生重大变化,对于中国来说也是如此。建立新的体系和构造一个新的动能的关键就是把握好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革命的机遇。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在于从提升密度、缩短距离和减少分割的维度与路径把“区划经济”变为融合的“区域经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当下的阶段性特征和客观任务之重是密度提升、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其中动能转换是关键,决定着密度提升和结构优化的进程和质量。创新一体化合理的空间结构,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的关键。长三角中心城市正在研发的新技术多有相互交叉融合、深度渗透,有些领域处在产业化突破的临界点,强化创新链整合和系统化,无疑有利于创新效率更快提升。科技创新机理和要求决定了长三角地区必须突破“区划经济”的分割格局,链矢合作,协同创新,创新链与产业链高度融合,实现多领域、多层次、全链条的联动、融合、协同、叠加的一体化创新。
建议政协充分发挥政协在各方面人才,尤其是与创新一体化相关的各方面人才的优势,把这个独特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在细分科技产业领域,深化专题的调研和研究,为政府、为行业、为企业特别是为龙头的创新型企业做对策方面的咨询或者服务。
成长春(南通
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南通大学原党委书记,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一市三省政协要主动对标新要求、新定位、新使命,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渠道畅通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强化民主监督,争做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倡导者、有力推动者、全面的参与者和坚强的支持者,有很多的工作可做。
一、发挥政治协商作用,献计献策一体化发展战略。联合开展课题调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构建政协联通机制,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的共性问题、跨区的问题开展研究。
二、强化民主监督职能,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加强协商式监督、完善机制、加强力度,在整个长三角环境保护工作协议签订以后,我们如何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包括生态加速实现的路径研究,政协还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在治水、治气、治土的三大攻坚战方面,负面清单的实施和推出机制的落实,还有很多工作可做。
三、完善参政议政的制度,联动各方,确立一体化建设。可以设立更高层次的协调发展的领导机制,政协系统配合协助。还可以调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发挥专家、学者资源优势,在规划纲要和政策方案的宣传贯彻落实的过程当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在长三角的空间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市场开发、制度设施、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热点问题上共同发声。
万宏(盐城
盐城市政协委员,市发改委副主任
结合我市贯彻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就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一、推进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加强合作。
二、在推进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上加强合作,建议长三角区域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制定长三角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快构建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在推进"飞地经济"示范区建设上通力合作,努力打造国家"飞地经济"示范区、样板区。
四、在推进长三角科创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上加强合作。长三角地区科创资源丰富,但相对集中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州等城市,建议支持探索“飞地研发”模式,鼓励支持在上海设立“飞地研发”机构,借智创新,加速产业转型发展;鼓励区域共建产业科创孵化器,共同攻破产业创新“卡脖子”技术瓶颈;建立长三角地区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成立长三角地区统一的技术交易市场,完善项目管理、发布、对接、交易等重要功能,促进科创资源开放共享;借鉴上海职教培训“双元制”模式,整合长三角地区职教资源。
五、在推进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上加强合作。加强完善长三角农产品产销合作机制,支持销区到产区建立农产品收储基地,建立地方储备粮绿色生态储备基地,共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立长三角粮食等战略物资应急保供一体化体系;统一建立长三角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长三角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坚持标准,加强监管,实施可视可控可追溯的管控措施,推进质量安全一体化建设。
六、在推进长三角生态旅游康养基地建设上加强合作。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老龄化程度较高地区,尤其是上海,人口65岁老龄化率接近15%,健康养老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建议加强旅游大力度、大协作打造长三角全面的生态旅游的品牌,加强系统的设计、资源的整合,灵活组织旅游的推荐活动,加强全密集的宣传推广,让长三角旅游走向全国、走向全球。
徐育雄(湖州
湖州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副主任、市政府区域合作交流办公室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今天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仍然存在着优势产业重合度依然较高,地区间低水平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地区间交通网络未完全联通,交通网密度差异较大,亟需构建互联互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民生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地区间养老保险和医疗卫生等民生服务水平差距仍然存在,跨区域社会保障服务便利化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具有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界别多样、活动灵活等特点,具有其他政治组织所不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人民政协完全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可以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的优势,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言献策。
二是发挥人民政协的联系广泛的优势,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共识。要让老百姓支持一体化的工作,需要我们方方面面推进形成共识,才能为整个国家战略实现凝聚更大的能量。
三是人民政协要发挥协商议政的优势,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重大政策措施开展专题调研。
四是发挥政协界别的多样优势,为长三角一体化一体化或重大项目合作开展平台。企业界委员要搭建重大项目合作的对接平台,组织同行业企业业主互相交流、资源共享;对接各类创新要素跨区域开放、共享和流动,联合长三角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同建设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建设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基地;通过跨区域资本合作、并购重组,利用资本的力量,实现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化生产。社会科学界、教育界等委员积极助推搭建长三角一体化“医疗通”“社保通”和“交通信息化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深化民生领域一体化合作,鼓励本地医院与长三角名医名院开展医疗合作,柔性引进名医专家,推进学科、重点专科合作共建,推动跨区域医疗共同联合体发展,协同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程伟(徐汇)
徐汇区发改委主任、科创发展中心主任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好了区域整体发展的“蓝图”,对于从“交通一张网,环保一根线,市场一体化,治理一个章,民生一卡通,居民一家亲”等具体领域实现一体化发展,我从徐汇有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三个方面,简要叙述徐汇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一些思考。
一、徐汇区有什么。徐汇区是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西南门户,文化魅力积淀深厚、科学科技资源丰富、区域特色产业扎实、创新创业生态活跃。
二、徐汇区要做什么。重点服务好国家的发展大局、运用好市场的内生力量、发挥好徐汇的特色优势。
三、徐汇区要怎么做。聚焦于重大重点领域,开展一批重大合作项目,促进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
一是着力推动创新协同,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网络,发挥徐汇科技资源优势,支持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聚焦脑科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协同开展一批跨区域合作的重大科技项目,共同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的网络。
二是加强平台协同,着力打造知识产权的示范高地,推动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试点城市建设,强化商标审查协同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和服务中心的辐射功能。
三是强化产业协同,打造联动融合的产业链条,主要考虑是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等徐汇优势产业,依托漕开发在长三角的相关园区等一批跨省合作载体和项目,推动生产要素双向流动,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
四是着力促进民生协同,打造共享普惠的公共服务,发挥徐汇科教、文体资源优势,深化较为文体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在互动合作中扩大优质公共服务的供给,增强辐射带动力。
五是着力推动政府协同,打造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在行政服务中心2.0版基础上围绕生态环境、食品安全、沉淀质量等重点领域开展跨区域的综合合作,探索联合惩戒机制,打造公开透明有序竞争的市场秩序。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