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王瑞兰|中国女医师的最美元素
农工党上海市委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19-07-18 13:54 字号
王瑞兰,农工党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委员会副主委,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简称“市一医院”)急诊危重病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南昌大学医学院毕业,即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后成为澳大利亚Flinders医学中心、美国Toledo大学医学中心、美国NYP医学中心的访问学者,从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与基础研究。
目前担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危重医学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休克与脓毒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重症超声分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灾害救援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上海心脏重症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急诊医学分会中毒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审专家,上海市危重病学会委员,市急诊学会委员,市感染与化疗协会委员,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编辑部委员会委员,市第八届内科协会委员,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急诊医学组成员,美国Toledo大学临床协作教授,市科委及上海交大教育评审专家。
今年初,中国女医师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最美女医师”颁奖典礼在沪举行,王瑞兰荣获“中国最美女医师”称号。现场,她立起身,笑容亲和,黑短发,深色便装,一条印有红花的丝巾从脖际、左肩、胸前,斜斜的飘洒下来,而细细的腰带也是红色的。这一刻,人们鲜明意识到:平时一袭白大褂的她,原来美得如此照人。
其实,医生之美,更是由内而外的。王瑞兰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她在患者们的心目中,是随时上阵、不分昼夜的救治者;她在同事们的身边,老师般令人爱戴,姐妹般让人围拢。
王瑞兰的成功与魅力,不妨从五个角度看:德+恒,新+精,学+研,教+带,高+低。 
德+恒
从医30年,王瑞兰初心不渝、以德为医:以患者为第一牵挂、以医院为家,“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帮病人所需”,执着的将青春和爱心献给了她珍爱的医疗事业。
面对的是重症患者,王瑞兰总是一接到急救电话就立即组织科室医护人员投入到飞速的救治战役。患者的呻吟、家属的期盼,就是命令。她长久守候在病床边仔细观察患者的细微病情变化,严格执行每一步重要的医疗方案,直到患者康复出院。
无论休息日、节假日、或深夜几点,只要科室需要,王瑞兰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病房。无数次争分夺秒的抢救,都是在王瑞兰的果断指挥下完成的。王瑞兰在,大家就心定。 
新+精
王瑞兰潜心开拓危重病抢救技术,大胆创新、精益求精。从2009年救治上海市首例H1N1甲型流感重症患者以来,救治病毒性重症肺炎的成功率高达83%;另外,针对多脏器功能障碍,她率队开展了国际领先的ECMO、CRRT、肝脏替代的集束化治疗,挽救了大量的严重多发伤、急性重症胰腺炎、重症感染、爆发性心肌炎、脓毒症继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
近年,她率队挽救了320多例入住ICU的高危孕产妇(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性脂肪肝、妊娠合并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等),成功率高达99%以上。她创造性地开展床旁B超监测肺部疾病以及B超监测下肺复张,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并推广应用,获得上海市急诊、ICU质量控制中心认可,其科室成为上海市首个床旁超声监测技术培训中心;她还率队探索出以急诊危重病科为主导的多学科合作的严重多发伤救治,挽救了大量的ISS评分在16分以上的严重创伤患者,应对了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她的坚持下,还开启了航空救援。
学+研
王瑞兰要求自己不仅做一个医生,更做一个博学多才、善于科研的学者。
临床工作繁重,没有阻碍王瑞兰求知的欲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她从临床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从书本和科研中找到解决办法。面对数量众多的危重疑难患者,王瑞兰每年主持科内专科查房,每周组织危重疑难病例讨论、国内外最新进展的业务学习。由于收治的外籍危重病人数量攀升,她还组织科室年轻医生开设英语角,尤其苦炼口语,以畅通医患交流。这使其科室的专科能力不断提升。
她还积极开展危重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手把手地教会了科室医生们写标书、写文章,其科室近4年来获得了7项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打破了“科室无课题”宿命。其所在的急诊危重病科在2016年获得首批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的资助,十年后的今天已打造成了该医院的高原学科。她连续获得4项本市级重大课题及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文章80余篇。其科室已成为本市乃至国内为数不多的急诊医学博士点;目前还承担了国内外及本市14个合作科研项目,已连续8年举办危重病基础生命支持学习班,为学科的发展和建设作贡献。
教+带
科室的医、教、研,王瑞兰扛在一肩,尤其注重培养年轻人。
多年来,她给南京医科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本科及硕士生授课与教带。她作为博士生导师,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临床及科研骨干,还亲自带同学实习。她不仅认真备课、耐心讲解,还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实地操作中掌握到了实用的本领。
2017年,王瑞兰结束了在美国NPY医学中心的访学后,将ICU早期康复理念带回上海、在其科室推广。她把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及国外所学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年轻医生,科室形成了积极向上、勇于进取、善于总结的良好氛围。她还挖掘每一个医生的优点,因材施教,科室涌现出一大批热爱教学和科研的年轻医师,他们的教学意识不断得到培养与激发。短短几年内,王瑞兰所在科室一跃成为“市一医院”获得教育课题最多的科室,目前是全国及本市急诊与危重病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美国Toledo大学(University ofToledo)医学中心医学生全球轮转基地和上海交通大学临床教学示范区。
在王瑞兰看来,教与带一个学生,不仅是把专业及医道传授给他,甚至还是一种全方位的“人生解惑”。王瑞兰一方面在工作业务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另一方面又在生活及各方面给学生提供帮助。她关心学生的生活及思想状态,她把自己丰富人生阅历中的宝贵经验分享给年轻人,教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热爱生活、自我调节、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在业余时间,王瑞兰还常常邀请学生们到她的家中作客,亲手“下厨”,或与学生们促膝长谈,一遇心理问题就给予疏导。在王瑞兰带领和熏陶下,身边的每个人都渐渐成为像她那样奋发工作、积极有为、快乐生活、充满阳光的人。
高+低
没有一种成功是偶然的,没有一种魅力是自封的。
王瑞兰赢得了来自患者及其家属、同事、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广泛肯定与赞誉。历年,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市三八红旗手、市巾帼建功标兵、市卫生计生系统三八红旗手、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2006年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2006年江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师、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虹口区杰出人才等称号。
但在王瑞兰的字典里,鲜花与掌声只是别人给她的,她自己从来不高高在上,她只乐于埋头做事、勤勉做事、砥砺前行,力求使人间的病痛尽量少、幸福尽量多。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