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上海福泉山遗址:属良渚文化,形象生动的“历史年表”
曹伟明/政协头条  
来源:政协联线 | 2019-07-12 19:21 字号
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的申遗成功,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价值,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体现了良渚文化和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国宝级”古文化遗址之一的福泉山遗址,其实也属于良渚文化。
内涵丰富的“金字塔”
福泉山遗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西侧。福泉山是一座古人堆筑的高台墓葬小山,内含新石器时代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战国至宋代的墓群;山的四周又有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吴越文化与战国时代的遗存,古代遗存极为丰富。
福泉山又名覆船山,其所在的重固镇,“相传为宋韩蕲王掩军士骸骨处,后人去鬼为重固”,可见此地在古代是一片丛葬地。1962年上海市开展文物普查时,在山坡上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石器与红烧土等文化堆积,确定这里是一处古文化遗址。1977年被列为上海文物保护地点。
1979年年底,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遗址进行了试掘,探明山下农田内,西侧有马家浜文化层,北侧有良渚与崧泽文化的叠压层,东侧有良渚文化层,南侧有戚家墩类型与马桥文化的叠压层,并清理了战国印纹陶墓2座。遗址范围以福泉山为中心,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此后,截至1988年,前后共进行了三次发掘,发掘总面积达2235平方米,共清理崧泽文化居址1处、墓葬19座,良渚文化墓葬30座,以及战国墓6座,西汉墓96座,唐墓1座,宋墓2座。出土各类文物2800余件,获得重大成果。福泉山遗址文化层堆积深厚,内涵博大,为考古学和上海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资料。
形象生动的“历史年表”
福泉山遗址保留了诸多以新石器时期为代表的、早晚有序文化叠压遗存。其中有六七千年前的三处红烧土和其他文化遗存;有四五千年前崧泽时期的磨制石器,也有良渚文化时期的精美的石器,原始文字符号的陶器、玉器及牙雕等。
有不少出土文物令人赞叹。比如,以石英砂岩为原料的石斧、石钺等,其精巧度与光洁度几可与玉璧等媲美。特别是一批精美的玉钺、玉斧、玉璧、玉琮、玉锥形器,冠形玉器和象牙雕刻等制作工艺,已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
福泉山遗址完整地保存了一方有黄褐、灰褐、灰黑、青灰等五色土层的文化叠压遗存,以及远古到近古时期的大量文物。它揭示了新石器时代以来,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它不但充实和发展了河姆渡、马家浜、崧泽、良渚时期古文化的内容,而且为研究长江流域下游人类发展史和上海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文物资源。
尤其福泉山高台墓地的发现,证明它是一座早于夏代的、使用上万人工堆筑的良渚文化显贵墓地;墓葬中发现的各种文物迹象,是研究中国国家起源的新资料。所以,福泉山遗址的发掘,对研究上海地区乃至中华民族的古代社会形态和文化面貌,意义重大,被中外考古学专家誉为中国古代的“历史年表”。
让福泉山文化走向世界
上海福泉山遗址形象生动的中国“历史年表”,吸引了诸多中外考古学者、历史学家、文物爱好者的关注。1984年国庆,上海博物馆和青浦博物馆联合举办了“福泉山遗址出土文物展览”,并赴北京参加庆祝建国35周年展览。上海博物馆还拍摄了福泉山遗址的考古录像,举办过多次福泉山遗址的出土文物展览。一些珍品文物还曾在1990年飘洋过海到美国最著名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德国汉堡博物馆展出。
2001年8月11日,福泉山遗址正式挂牌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历史价值上来讲,福泉山古文化遗址,可以说是上海文明的发祥地,也是长三角地区江南文化的根基,是上海海派文化的源头,是上海人的根,更是中华民族一笔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如今,良渚古文化遗址已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上海福泉山文化遗址亦应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和更合理的利用。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让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走近寻常百姓,走向长三角一体化,走出上海,走向全世界。
(作者系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青浦区文联主席、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杏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