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 评论
  • 收藏
海波随笔|“黑暗期”陶瓷首次大展
陈海波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19-06-05 13:53 字号
上海博物馆这两年的大展、佳展不断。董其昌艺术展才刚结束,六月伊始,“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又拉开帷幕。
我也兴冲冲想去赶个早场。但即便一早出门,到了上博门前,也已然是人山人海的队伍。不过这般场面也是意料之中,毕竟这场展览的艺术魅力、学术价值都是极具份量的。
 
以往提起十五世纪,提起明代官窑陶瓷,我们总是把宣德、成化放在嘴边,它们无疑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辉煌一笔。然而,明代正统、景泰、天顺的瓷器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鲜少受到大众关注。
事实上,哪怕在学术界,这一期间都长期被称为陶瓷发展史的“空白期”或“黑暗期”。
之所以称之为“黑暗期”,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三朝29年中的官瓷产品不书款识,人们对官方文献的认识也不足,甚至连重要的民窑产品也缺乏相应的断代依据。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田野考古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学术界开始对这一期间提高研究与关注。1988年,景德镇珠山明代御器厂旧址发现了正统朝的烧造遗存。2014年,又发现了属于正统到天顺时期的地层,并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重要的瓷器标本,这才进一步揭开了这一“空白期”的神秘面纱。
而这次展览的非凡之处,恰恰在于将目光聚焦到这段“黑暗期”,同时这次展览也是历史上首次把国内外15世纪中期官民窑代表性器物大批量集中展出的一次呈现。
“官窑”与“民窑”的对比,“原件”与“考古挖掘品”的对比也是本次展览的一大看点,极具专业与学术性。
这次展览由上海博物馆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以上海博物馆收藏品和大量窑址考古发掘瓷器及标本为主,并向包括故宫博物院在内的海内外26家博物馆和收藏机构借展藏品和出土器物”,这样的征集与筹备力度之大,这样艺术性、学术性、探索性兼具的展览对于任何陶瓷迷、艺术爱好者来说都是不可错过的。
这不禁也让我想起了上海博物馆之前的元青花大展。当年上博元青花大展云集了国内外近四十家收藏机构的90余件元青花展品,是有史以来元青花展览中数量、规模、等级最高的一次,甚至被坊间称为“千年等一回”。当年许多人从世界各地来上海观展的盛况,至今仍常被人回忆。
上海博物馆自1952年建立至今已有66年,是上海最为重要的文化艺术展览展示平台,其发展也是上海文化建设水平的一个侧影与代表。作为上海文化艺术的最重要窗口,上海博物馆也展示了其举办出“令人震撼的视觉饕餮盛宴”的能力。作为上海文化艺术的地标,上海博物馆承担着与上海文化建设相当的责任,具有收藏、研究、展览、教育、推广等社会公共职能,尤其是如今上海博物馆东馆的在建,必定也将使得上海博物馆成为一个有国家级影响力、甚至世界级影响力的博物馆,从而带动上海城市文化的建设,提升整个群体、社会的艺术修养与能力。
每一座城市,都应该有一些与这座城市历史、文化、艺术相符,并共生发展的博物馆、美术馆,它们令这座城市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生生不息永恒的“光芒”。作为上博粉丝,也期待,今后上海博物馆更频繁地举办出具有国家级、国际级影响力的展览展示。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2
  • 评论
  • 收藏